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资本&财经

三公司摘帽:衰终盛始

来源:www.yyjjb.com.cn
摘要:尽管海南海药、中汇医药、延边公路各自的历史背景、主营方向存在差异,三家公司却有相同的或者近似的惨痛经历。海南海药:走出阴霾见天日在三家公司中,海南海药已为第二次摘帽。据资料,海南海药由海口制药厂改制而来,前身为“琼海药”,后更名“轻骑海药”。1994年5月上市,经营范围为中西药原料及制......

点击显示 收起

尽管海南海药、中汇医药、延边公路各自的历史背景、主营方向存在差异,三家公司却有相同的或者近似的惨痛经历。这就是,因经营业绩不佳,三家公司两年前相继戴上了“ST”、“ST”的帽子,从而渐渐被大多数理性投资者疏远或者抛弃。 
     
    客观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注定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重大股权变动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重组、主营重构,三家公司受内外部合力所推动,经营开始重新显现生机,并且恢复了盈利能力。有趣的是,伴随2004年度报告均有较好的赢利表现,三家公司相继申请并成功摘除了戴在头上多年的“ST”、“ST”帽子,进而重返“正常公司”的行列。 
     
     
     
    海南海药: 
     
    走出阴霾见天日 
     
     
     
    在三家公司中,海南海药已为第二次摘帽。 
     
    据资料,海南海药由海口制药厂改制而来,前身为“琼海药”,后更名“轻骑海药”。1994年5月上市,经营范围为中西药原料及制剂等,医药经营业绩一向不错。 
     
    早在上市前,海南海药试图借海南建省办特区之机从圈地及房地产开发上捞一把,将企业积累以及拟IPO资金作透支性投资。令海南海药想不到的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主要针对房地产开发过热的宏观调控导致海南海药资金链紧绷,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在勉强支撑了几年后,海南海药1997年被“ST”。其时,其每股净资产折损至0.21元。 
     
    1997年末,以生产摩托车闻名遐迩的轻骑集团入主海南海药,海南海药一度资产、业绩状况有所改善并扭亏为盈,并于1999年摘掉“ST”帽子。然而随后的事态真相暴露令人震惊。原来,轻骑集团掌控海南海药另有所图,即以各种名目从海南海药拉走资金,以填补轻骑集团自身经营巨大的财务窟窿。 
     
    时至2001年,由于房地产开发沉淀资金问题难以消除,加上轻骑集团占用资金留下的严重后遗症,海南海药当年出现26461.04万元的巨额经营亏损,平均每股收益为负1.31元,每股净资产为负1.23元——再次“ST”自不待言,而实际上海南海药早已病入膏肓。 
     
    自2001年10月深圳南方同正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同正投资)以每股0.3元的价格拍得轻骑集团股权并主政海南海药以来,海南海药经过漫长的黑夜匍匐般地前行,每一步都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曙光。最明显的标志为,尽管目前其可分配利润为负67261.53万元,但海南海药2002年至2004年三年连续实现年度赢利。而海南海药历经多年磨难却得以幸存的医药主营,在扭亏为盈的长时期拼争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年报显示,海南海药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22542.14万元,同比下降6.45%;净利润2498.27万元,同比增长13.32%;每股收益0.12元;每股净资产0.90元;净资产收益率13.67%。所有数据显示,在同正投资掌控及地方政府的呵护下,海南海药处置历史包袱及发掘医药经营优势并举的经营策略不断奏效,资产质量不断改善并呈继续好转的趋势。 
     
    毫无疑问,三年连续赢利为海南海药此次再度摘帽、逐步走上正常化的经营发展道路奠定了必备的基础。 
     
     
     
    中汇医药: 
     
    新军开始上路 
     
     
     
    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作为新的医药类公司,中汇医药或许会有知之甚少的感觉。 
     
    中汇医药前身是“第一纺织”,系由成都九星纺织集团公司主体企业四川第一棉纺织印染厂为主改组改制而来,1998年6月以“历史遗留股”身份直接上市。虽然时下中汇医药股权结构中控股股东仍冠以四川省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纺集团)的名号,但该股权早成了成都迈特医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迈特医药)的囊中之物。 
     
    2003年5月,连续三年亏损并沦为ST一纺之后,控股股东川纺集团眼见靠一己之力回天乏术遂萌生退意,将所持5007万股国有股全部转让给迈特医药,从而拉开了中汇医药由纺织印染业向医药行业变身的帷幕。 
     
    像大多数转型公司的作法一样,第一纺织新的第一大股迈特医药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及资产变卖。其中包括:将纺织印染资产出售给川纺集团旗下的科腾纺织;对解除原ST一纺员工劳动合同作出遣散或重新安置的补偿;用出售纺织印染资产的余额11972.32万元收购迈特医药持有的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81%的权益性资产等。 
     
    显然,从ST一纺过渡到ST中汇的过程比一般重组类公司转型过程顺畅得多,且效果堪称立竿见影。2003年,上一年度还亏损5622.95万元的ST中汇靠新购入的中成药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37.01万元,净利润1104.61万元,每股收益0.10元,每股净资产1元,净资产收益率9.62%。同年,ST中汇经获准取消了“”变为ST中汇。 
     
    从2004年年报显示的经营数据看,虽然ST中汇主营业务收入12452.98万元、净利润1090.51万元,较之上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在医药行业整体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似乎并非异常,也卸下了ST中汇戴了两年的“ST”帽子而造成的精神包袱。 
     
    4月4日,ST中汇摘帽,中汇医药开启了全新的证券市场运作进程。 
     
     
     
    延边公路: 
     
    政企合力扭乾坤 
     
     
     
    与海南海药、中汇医药以医药为主营的情形完全不同,延边公路从戴帽到摘帽均与主营转型无太大的关系,而主要是控股权由地方政府变为医药类公司而已。 
     
    延边公路系少数民族地区的公用类国有控股公司,1997年6月IPO3,000万股并上市。论资产规模,延边公路充其量在国内同类型公司属于偏低水平;论经营业绩,延边公路由于具有一定的地域垄断优势业绩一向表现尚可。 
     
    不过,2002年年报经营突然巨亏(净利润负21314.79万元,上年度为2592.79万元)让投资者猝不及防。究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主要原因有,一是延边公路投资规模较大,而直接融资规模较小,因投资效益差导致开支过大;二是延边公路原有的公路垄断性收费收益受新兴的高速公路网建成而大幅减少,仅截至2002年第四季度,旗下公路收费站收入同比下降85%左右。 
     
    2003年3月,延边公路一次性被“加冕”ST。同月,延边公路第一大股东延边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与吉林敖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4892.16万股国有股作价11188.36万元(每股2.29元)转让给吉林敖东,一方面退出了对延边公路的实际控制,另一方面则将延边公路推向了市场化经营道路。 
     
    年报显示,延边公路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11705.51万元,同比增长60.6%;净利润2759.21万元,同比增长179.96%;每股收益0.15元;每股资资产1.12元,净资产收益率13.35%。 
     
    事实上,延边公路得以迅速扭转亏损的被动局面,主要得益于上年度因处置不良资产基数较低、尤其是地方政府给予1,800万元的财政补贴所致。当然,2004年9月延吉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接有关债权和存货,而将旗下林木和林下参资产置入延边公路主营中,也对其摆脱困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延边公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而新的第一大股东吉林敖东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一方面通过董事会对延边公路经营、管理、费用以及机制等方面施加影响力,另一方面则通过斡旋,为延边公司营造资产重组寻求地方政府支持等良好的外部环境。 
     
    3月3日,延边公路凭2004年较好的业绩,一举挣脱了“ST”的“桎梏”。 
     
    从某种意义上讲,延边公路扭亏为盈、摘帽,最大的赢家是吉林敖东。因为,延边公路驶入发展正轨不仅可以减轻吉林敖东的负担,提高吉林敖东的投资收益,而且吉林敖东平添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上市公司资源。 
     
    古人曰:“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眼下,海南海药、中汇医药、延边公路恢复赢利、摘帽或为“衰终盛始”之际。不过,有理由相信,三家公司盈利的基础仍显十分脆弱。例如,海南海药有巨额可分配利润负数需要冲减;中汇医药经营规模还非常有限;而延边公路除公路建设和收费业务外,林木和林下参种植业存在不确定性,等等。因此,三公司倘欲巩固摘帽成果且不再走“回头路”,仍需不懈努力。 
     
     
     
    (本版股评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非本报立场。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资本版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55期  
     
     
     
   
 
作者: 白玉 2005-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