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孙鹏:浅谈干姜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考其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张仲景可称善用干姜之圣手,张氏在其所著《伤寒论》中收载药方113个,其中用干姜的配方就有21张,或以为君,或用之伍于他药当中,或治中寒,或治亡阳,或治痰饮,处处体现了张仲景顾护阳气的治疗思想。《伤寒论》中干姜的应用实为仲景扶阳学术思想......

点击显示 收起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考其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张仲景可称善用干姜之圣手,张氏在其所著《伤寒论》中收载药方113个,其中用干姜的配方就有21张,或以为君,或用之伍于他药当中,或治中寒,或治亡阳,或治痰饮,处处体现了张仲景“顾护阳气”的治疗思想。《伤寒论》中干姜的应用实为仲景扶阳学术思想的一个缩影。    ’

  1.对证治疗上,六经证中,除阳明篇以胃家实为病机,清下为基本治法,未见应用干姜条文。太阳篇、少阳篇用干姜多是温中救阳,救误治之逆而设。三阴篇中则多是以扶阳补正虚为主,使中焦脾气健运,下焦肾气充盈。

  太阳篇就有11张方剂应用了干姜。小青龙汤证(40、41)、栀子于姜汤证(80)、桂枝人参汤证(163)、干姜附子汤证(61)、茯苓四逆汤证(69)、甘草干姜汤证(29)、半夏泻心汤证(149)、甘草泻心汤证(158)、生姜泻心汤证(157)、四逆汤证(91、92)、黄连汤证(173)。本篇中除小青龙汤证为水饮泛溢,干犯肺胃大肠,治以解表蠲饮,黄连汤证为上热下寒,治以清上温下外,其他各方均为太阳病误治变证而设,多为汗不如法或误下,伤脾肾之阳,用干姜为君或伍他药以温中回阳救逆。

  少阳篇有1张方剂应用了干姜。柴胡桂枝干姜汤证(147)。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少阳兼水饮内结而设,方中桂枝、干姜合用振奋阳气,温肺化饮。

  太阴篇提及“四逆辈”。太阴本证病机为脾阳虚,清气不升,太阴虚寒,治疗原则“当温之”,只提出“四逆辈”,却未出方,这就意味着应灵活选用四逆汤、理中汤一类方剂,以温中散寒,补火伏土。

  少阴篇中有5张方剂应用了干姜。四逆汤证(323、324)、通脉四逆汤证(317)、白通汤证(314)、白通加猪胆汁汤证(315)、桃花汤证(306、307)。四逆汤证是少阴本证,阳气大虚,阴寒极盛,故当急温之,方用四逆汤回阳救逆,以防迟则亡阳之变。通脉四逆汤治阴盛格阳证。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阴虚格阳于上的戴阳证。桃花汤治虚寒下利。

  厥阴篇中有3张方剂应用了干姜。乌梅丸证(338)、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359)、四逆汤证(353、354、372、377)。乌梅丸治上热下寒的寒热夹杂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胃热脾寒,误吐伤胃,误下伤脾,寒热相格证。四逆汤治厥阴病大汗伤阳,阳虚阴盛寒厥证。

  除六经病外,在霍乱病篇也有4张方剂应用了干姜。四逆加人参汤证(385)、理中汤证(386)、四逆汤证(388、389)、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390)。四逆加人参汤治疗霍乱吐利,气随津泄,阳虚不能温化水谷的泄利不止证。理中丸治邪在阴分,中焦虚寒,寒湿内盛证,治以温中散寒,调理阴阳,复其升降。四逆汤治吐利亡阳,里寒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汗法攻表,烧针劫汗,伤少阴阳气,出现少阴阳虚证,治以回阳救逆。

  2.配伍上也体现出仲景灵活应用的特点。干姜、附子配伍8次,大辛大热,复脾肾之阳,助阳散寒,回阳救逆;干姜、细辛配伍2次,温中散寒化饮;干姜、栀子配伍1次,清上温下;干姜、炙甘草配伍2次,健脾益气温中;干姜、半夏、黄芩、黄连配伍4次,辛开苦降,以消寒热痞塞之结滞;干姜、赤石脂配伍1次,温中涩肠;干姜、黄连、黄芩配伍1次,辛开苦降,升降阴阳之气;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配伍2次,温中健腱以理中焦。

  3.用量上仲景也非常适度,其中干姜3两者9例,2两者3例,1两者5例1两半者3例,10两者(乌梅丸)1例,强人用4两者2例,强人用3两者1例。仲景对干姜的应用量应结合方剂下的煎服法来判定轻重,文中有顿服、分温再服、日三服、日三夜二服等,综合分析轻用多是用于三阴病的治疗中,温中散寒,补火助阳,量轻取其欲迅速发挥通阳的作用;重用多是各经病误治,汗不如法或误下伤阳后,用重量以收复散失的脾肾阳气,以防迟则生变。

  总之,《伤寒论》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仲景在干姜的应用上也体现了这一思想,仲景制方不在杂,而求精专,其论证言变多于言常,论治灵活多样,从干姜的配伍应用即可窥见一斑,也为后世“扶阳”一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