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内经》“少火"理论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少火”理论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即平和的阳气,是与壮火相对而言的。“少火”理论认为,元气需要少火的温煦,而壮火则能耗伤元气,即亢烈的阳气能够耗伤人体的元气,所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一理论对于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这一理论......

点击显示 收起

 

少火理论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即平和的阳气,是与壮火相对而言的。少火理论认为,元气需要少火的温煦,而壮火则能耗伤元气,即亢烈的阳气能够耗伤人体的元气,所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一理论对于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这一理论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略作论述,并举病案讨论如下。

1  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

    中医认为,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与肺气郁闭、心阳不振、瘀血阻络有关,治疗重在宣通胸阳以开肺气、活血化瘀以通血痹,同时要注重扶助命门之火。心血之通畅既赖心阳之鼓动,亦赖肺气之宣畅,肺气郁闭则心阳失展,血亦因之瘀。故治之每用宣通肺气、活血通痹。使用本法时,用药当轻灵,取“轻能去实”之意,可用蜜炙麻黄开肺气,用量不过6 g;水蛭、全蝎、地龙等逐血痹、搜血络,用量亦不过6 g;桃仁、红花、当归尾、赤白芍、桂枝等养血活血,并配合辛味通络化痰之品,即所谓气血贵流不贵滞,同时配合少火生气之法。

    案例1:患者,男,38岁,2000223日就诊。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多年,1年前出现心慌,气短,胸闷,不能平卧,双下肢萎弱无力,行走不能,伴麻木疼痛,小便黄,舌质紫黯、有水气,苔薄,脉沉涩无力。证属胸阳郁痹,瘀血阻络。治以宣通胸阳、化瘀通络。药用蜜炙麻黄4 g,水蛭3 g,全蝎2 g,地龙6 g,桃仁10 g,红花6 g,当归尾10 g,赤白芍各10g,桂枝5 g,独活4 g,桑寄生12 g,希莶草12 g,白附子5 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来诊,心慌、气短、胸闷、不能平卧见减,但见下肢萎弱无力,前方改当归尾为当归炭10g,加制附片3 g、甘草4 g。继进月余,患者症状改善,日常生活无大碍。遂以21剂善后。

    按:本病病程日久,系叶天士所述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候。心居上焦,内寄少阴君火,命火不足则心火亦虚,火不足则寒,寒则胸阳郁痹,故临床可见诸多证候。方中麻黄宣通胸阳以开肺气:虫类药物逐血痹、搜血络;再合桂、附之温,使寒去络通。用制附片3 g者,取少火生气之意。

    2窦性心动过缓

    本病的发生往往与中焦化源不足、命门火衰有关,治疗重在温补中焦以益气血,少火生气以助命火。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生化旺盛,有赖于肾中阳气之温煦。如命火不足。火不暖土,则脾阳亦虚,心阳亦不足,临床可见心动过缓、血压低等一系列机能衰退证候。治疗当温补中焦,兼补命门之火,药可用党参、制附片、黄芪、黄精等,注重补中有通,效果显著。

    案例2:患者,男,65岁,2000517日就诊。平素心动过缓,心率4550次/min,伴健忘,头晕,乏力,小便清,舌淡,苔薄,脉沉细。证属中焦虚弱,命火不足。治以温补中焦兼助命火。药用党参15 g,熟附片4 g,桂枝6 g,炒白术8 g茯苓12 g,甘草5 g,黄精5 g,赤白芍各10 g,肉苁蓉10 g,黄芪15 g,并以生姜10 g、小红枣5枚为引。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共20余剂,心率增至65次/mi左右,患者身疲、健忘、头晕、乏力等证亦除。

按:本案患者心动过缓,又有身困乏力等,正如李东垣所谓中焦元气不足,故治疗重在温补中焦。使用本法时,常结合温补命火。临证补命门之火切不可过,若附子用量大则必不效可能还会导致壮火炽盛,反助贼火伤气之害。另可酌用白芍、黄精等养血益阴之品以资助精血,此阴阳相助之妙用。

3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心阳不足有关,同时大多伴有心悸失眠等症。治疗主以温命火以助心阳,平逆气以定神志。心为神之所居,赖心气心阳之温养,心阴心血之滋养,心阳不足则心利失养,可见失眠、心悸等症。治宜温命火以复其阳,药亦取党参熟附片、桂枝为主体,且药以轻灵味辛为主,取辛能通络之义。同时合甘淡之山药以益阴;白蒺藜、天麻定神志。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电图见sT段改变伴有失眠者,可获良效。

    案例3:患者,女,67岁,2000531日就诊。证见心悸,头晕,失眠,四肢麻木,大便稀,舌紫,无苔、少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sT段低平。证为命火不足,阳不化津,且气有上逆之势。治以辛温通阳为主,兼降逆气。药用党参12 g,熟附片4 g,桂枝5 g,茯苓10 g,炒苍白术各8 g,甘草4 g,稀莶草15 g,山药12 g,厚朴花5 g,白蒺藜5 g,天麻10 g,并以生姜10 g、小红枣5枚为引。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复诊时,心电图示早搏减,仍心悸。守方加车前子10 g、酸枣仁12 g。共治疗月余,患者除偶见早搏外,余症尽除。

按:本证用药与前法中大体相同,亦取党参、熟附片、桂枝温命门之火而助心阳。所不同者,以厚朴花、炒苍白术同用,于温脾之中有运脾之法,以白蒺藜、天麻与熟附片、桂枝同用,温火之中有降气之法。

4结语

    对于心脏疾病的治疗,临证注重补命门之火,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旨,少用附子以温命火,轻用桂枝以温通心阳,为治疗心脏疾病基本用药单元。在此基础上,兼用辛味药活血通络,甘淡之品以补气,顾护人体阴阳水火,组方用药于平淡之中每有奇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