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肖国士:眼科八证理论辨治眼病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摘要:肖国士教授是湖南省名中医,在国内中医眼科界享有盛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中医眼科全书》,就是他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名誉院长唐由之教授携手主编的。200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办公室确定为世界眼科名中医,并应邀参加国际文献《循证医学·。中医眼科临床实践指南》中文文本的审订。...

点击显示 收起

  肖国士教授是湖南省名中医,在国内中医眼科界享有盛誉。行医五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奉献大爱,给无数患者送去了光明。从1994年起,先后主编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医书有25部,已突破1300万字。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中医眼科全书》,就是他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名誉院长唐由之教授携手主编的。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名中医,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库专家。200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办公室确定为世界眼科名中医,并应邀参加国际文献《循证医学·中医眼科临床实践指南》中文文本的审订。肖国士教授在长期的医疗T作中,汲取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证候辨证、肝窍学说的精华,结合眼科的临床实践,从博返约,把眼病归纳为风、寒、火、毒、湿、血、痛、虚八大证型,形成了中医眼科的八纲学说,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1风  证

  眼科风证,胞睑肿胀、赤痛羞明、沙涩流泪、黑睛骤生星翳,治以祛风、熄风为主。桑叶、菊花、蔓荆子、薄荷、蝉蜕、柴胡、木贼、荆芥,均为归经人肝的祛风药,可首选治疗眼部的外风证。此类药物,能宣肺气、通鼻窍、开腠理、和营卫、消水肿、退痒疹、祛病邪。从多个方面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羚羊角、玳瑁、石决、代赭石、天麻、钩藤、白蒺藜、地龙、僵蚕、全蝎、蜈蚣、蛇蜕,均为归经人肝的平肝熄风药,可首选治疗眼部的内风证。其中钩藤、僵蚕、白蒺藜三药,既可用于治内风,也可用于治外风。

  2寒  证

  眼科寒证,眼部紧涩疼痛、恶寒畏风、时流冷泪,赤脉淡红或紫胀,经脉拘急,气血凝滞为属寒,应以祛寒为主。羌活、防风、白芷、麻黄、紫苏、白芷、藁本等,为辛温祛散外寒药。可用于首选治疗眼部外寒证。此类药物,能提高体温,使血液循环在重要器官和组织内增强,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肉桂、附片、吴萸、干姜等均为温散里寒药,可首选治疗眼部的内寒证。肉桂、桂枝、细辛、川椒、吴萸、干姜、附片等,均为味辛性温之品,常配用治疗眼部相应的内寒证。可收“辛以散之”之效。

  3火  证

  眼科火证,眼部红赤热、肿痛生疮、赤脉粗大、黑睛生翳、黄液上冲、眼珠灌脓、眵多黄稠为属火,应以泻火为主。黄连、熊胆、青黛、秦皮、胆草、大黄、栀仁、紫草,均为归经入肝的泻火药,可首选治疗眼部的实火证。此类药物,能广谱抗菌,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感染产生的障碍有所排除,尤其泻下药,能协调肠胃运动,排除细菌、毒素、炎性渗出物和组织坏死产物,并抑制上部器官组织的充血、水肿和出血。白薇、青蒿、银柴胡、丹皮、赤芍、生地、地骨皮,均为归经入肝的清虚热或凉血药,可首选治疗眼部的虚火证。但要注意外眼部的火证,不能用单一的泻火药,一定要配用辛散的药,以克制其寒凝的偏向,有利于病变的恢复。虚火证也要配用相应的滋养药才能提高疗效。

  4毒  证

  眼科毒证与火证临床表现相似,但以眼部的感染和中毒为主。在感染性的眼病中,病毒感染已跃居首位。不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或急性中毒,均应以解毒为主。牛黄、连翅、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垂盆草、地锦草、马齿苋、土茯苓、葛花、蚤休、大青叶、板蓝根、千里光,均为归经人肝的解毒药,可首选治疗眼部的毒证。这类药物,不但能抑杀病原体,中和毒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消除致病因子,并加强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性抑制过程,有利于各种病变的恢复。酌情配用祛风、泻火、凉血的药,组成双联、多联之方,可收协同、辅助、引导及增效的作用。

  5湿  证

  眼睑糜烂、肿胀麻木、湿痒并作、眵泪胶结、白睛黄浊、眶内组织水肿积液或渗出,属眼科湿证,应以祛湿为主。茵陈、茯苓、前仁、泽泻、金钱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均为祛湿要药,可首选治疗眼部的湿证。这类药物,能抑制病原体、抗炎、抗过敏、抗渗出,提高器官组织生理功能,以减少湿邪的生成,并通过改善神经体液调节,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湿邪的清除。“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肝病可以传脾,脾病可反侮肝。肝脾同治,相得益彰。藿香、佩兰、苍术、白蔻仁、砂仁,为归经人脾的芳香化湿药,茯苓、薏苡仁、椒目,均为归经入脾的利水渗湿药,可以酌情选用。6血  证

  眼科血证,包括眼内眼外出血病症,临床极为常见。眼内出血极易造成视力障碍,成为眼科的急症,均应以止血为主。蒲黄、三七、白及、大蓟、小蓟、紫珠、茜草、地榆、槐实、槐花、藕节、棕榈、卷柏、仙鹤草、侧柏叶、花蕊石、血余炭,均为归经入肝的止血药,可首选治疗眼科血证。这类药物,能抑菌消炎、增强免疫调节、抑制变态反应,减轻毛细血管损伤,降低通透性,促进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度和凝血因子,故对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如血热妄行者加凉血药,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者,加补气或扶脾的药,出血期以止血为主、出血停止要分别加用活血化瘀、滋养明目、淡渗酸收、软坚散结的药物,以促其病灶的吸收和视功能的恢复。

  7痛  证

  眼科痛证,多为眼科的急症。痛则不通。多由热积、寒凝、血瘀、气滞、损伤等多因素所致。应针对病因调治,但多以活血化瘀为主。乳香、没药、川芎、郁金、片姜黄、三棱、莪术、泽兰、红花、苏木、桃仁、牛膝、水蛭、益母草、茺蔚子、鸡血藤、月季花、凌霄花、延胡索、五灵脂、自然铜、穿山甲、皂角刺、王不留行等,均为归经入肝的活血化瘀药,可首选治疗眼科痛证。这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促进炎性病灶消退,促进增生病变的转化吸收,使肿胀、阻塞、萎缩的结缔组织康复,而获“通则不痛”的显著疗效。热积者加清热泻火或解毒药;寒凝者加羌活、防风、吴萸、小茴香等归经入肝的温里药;气滞者加青皮、香附、木香、佛手、川楝、荔枝核等归经入肝的理气药。对机械性外伤者,可遵上法治之。化学性外伤者,多属火毒合并之证,宜泻火解毒为主,如是则痛可止。

  8虚  证

  眼科虚证,以眼底病多见,眼外病亦有。从证型来说,以肝肾虚多见、气血虚次之,也有五脏、肾阴阳、气血俱虚的。肝肾虚,应以补肝肾为主,补肝肾还可以分为平补、偏补、兼补三类。平补类包括既补肝又补肾,性味平和,不腻不燥者。可施用于肝肾不足的各种类型。菟丝子、蒺藜、覆盆子、楮实子、杜仲、动物肝等均属此类。偏补类中,偏于补肾阴的有熟地、首乌、骨碎补、女贞子、龟板、龟胶、旱莲草等,偏于补肾阳的有仙茅、锁阳、狗脊、肉苁蓉、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桑螵蛸、海狗肾、鹿茸、鹿角胶等。以上药味,除肉苁蓉、补骨脂、龟板等少数药物外,均为归经人肝之品,故善于固睛明目,为临床所常用。兼补类中,兼补肺的有五味子、蛤蚧、燕窝、胡桃肉、紫河车、冬虫夏草等,兼补脾的有淮山、黄精等,肝肾虚兼肺脾虚者可酌情选用。

  气血虚应以补气血为主,其选药之法,已为临床各科各级医师所熟知,对此评价从略。至于五脏俱虚者,可首选全真散(《目经大成》党参、黄芪、当归、熟地、枣皮、枸杞、枣仁、龟板、五味子、肉苁蓉、淮山、黄精)治之,肾阴阳俱虚者,可首选左右合归丸(《目经大成》熟地、枣皮、淮山、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治之;气血俱虚者可首选十珍大补汤(八珍汤加黄芪、阿胶)治之。成方妙用,此之谓也。

 

作者: 袁勇兰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