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矛盾”的思考——太阳病辨证论治的体会

来源:www.th55.cn
摘要:摘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太阳病篇的学习,发现其中的“矛盾”,并对此进行思索阐释,认识到在这些矛盾中,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蕴含了审证求机,因机立法,以法制方,随证用药的优势,提示我们在学习《伤寒》时不要被其表面的“矛盾”迷惑,轻率给予否定,而要用心体会,把握其实质,充分理解其内涵。笔者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太阳病篇的学习,发现其中的矛盾,并对此进行思索阐释,认识到在这些矛盾中,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蕴含了审证求机,因机立法,以法制方,随证用药的优势,提示我们在学习《伤寒》时不要被其表面的矛盾迷惑,轻率给予否定,而要用心体会,把握其实质,充分理解其内涵。

《伤寒论》被称之为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其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使之成为继承中医学遗产的必读书籍,然而随着时光的冲刷,仲景的远去,《伤寒论》中的不少内容便难以为今人理解,因而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形成众多不同观点。笔者在初读《伤寒论》时偶觉其中有费解,甚至矛盾之处,但经仔细品味思考之后,便有一些对矛盾粗浅的认识。

辨证中的矛盾

太阳伤寒的提纲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康平本伤寒论》,下同)作为判定是否为伤寒的诊断标准,就要求它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以达到确定什么是太阳伤寒的目的,然而这里却出现模糊而且矛盾的内容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使诊断标准的外延模糊化了,究竟是发热还是未发热方可诊断为伤寒呢?若是发热可有可无,仲景在当时刻竹简的条件下又何必多此冗笔?细想后发觉,伤寒为外感寒邪,寒为阴邪,其性凝敛,使人表闭无汗,卫阳必郁,待阳气郁闭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热,可见发热是必然的。但若是如此简单,那么就直书发热即可,也无须如此繁笔,可见仲景主要目的并非在此,而是在于表明伤寒的发热与患者的体质有关,与其所禀阳气有关,同时与邪气轻重有关,临证须考虑到内外因的影响会导致临床脉证的差异,医家需充分考虑各种具体的客观条件,以做出正确诊断。

在脉证的叙述中,仲景不仅仅说明了病证的具体表现,更多的是表达在辨证中要注意病家的体质特点,外邪的轻重,以及感邪后发病的机理,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做到辨证论治,这是对病证的全面认识,也是病证矛盾出现的原因所在。

病机中的矛盾

《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又有《难经·三十难》云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故卫强之时,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即言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但《伤寒论》言: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汗出的病机是荣弱卫强吗?倘若果真如此,岂不是与《难经》、《素问》等著作相矛盾?其实并非如此,荣弱卫强与第12阳浮阴弱名异实同也,所谓阳强,并非卫气的正常功能强盛,而是指风邪外袭,卫气浮盛于外,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权;营阴相对卫强而又呈现不足状态,故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仲景在矛盾中体现出的相对性,是由于外邪袭表,是相对而言,对此病机的认识是张仲景治疗重在调阴和阳的基础。

治法中的矛盾

仲景《伤寒论》向来注重方药的禁忌,太过与不及均不可用是药,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86”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87就是强调了出血病人不可用麻黄之类的方药发其汗,究其原因为血汗同源,正如《灵枢·营卫生会》中所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这是要求我们牢记的。但是我们不由又想起: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很明显这里对衄者用了麻黄汤发汗,这就让人感到疑惑了,衄者用汗解之法是否犯了衄家禁汗之戒?经仔细分析,我们会发觉前者(第8687条)的衄家因阴血素亏,故禁用汗法;而后者是表邪失汗,腠理郁闭,入营之寒不得泄越所致者(第55条),因其表寒犹束,故仍用麻黄汤汗之。前者为阴血虚,后者为表邪盛,两者病机之虚实不同,故病变之症状、病机、治疗、预后均截然不同,提示我们只有把握了衄的阴阳虚实之别,才能辨明可汗与不可汗之殊;更可见仲景诊察病证,最是全面考虑,紧扣病机。

方药中的矛盾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汗漏不止而且小便量少不畅,已是明显津伤,为何不重用芍药敛阴生津,再加用一些生津之品,反用辛燥之附子助阳?方药岂不是与其病机矛盾?然而细究其原因,此证病理上的主要矛盾为阳气不足,卫外不固(从恶风可知),而导致汗出不止,因此治疗重在扶阳,扶阳才能摄津,这就是不用芍药敛阴生津之品的原因了。在仲景学说里,张仲景在处理有多重矛盾的复杂病证时,总是全力以赴地找出主要矛盾,重点加以解决,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对每一个细节问题平均使用力量,这就是仲景方用药少而精的原因。



由上可知,《伤寒论》中的文字极为严谨,在辨证方面,绝无游移假借、模棱两可、矛盾冲突之处,而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它不但提示我们在学习理解《伤寒》时要把握经文的真正含义,更提示我们在疾病的辨治上要根据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伤寒》之实质,掌握其规律,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仲景制方遣药,总是以辨证审机为依据的,临证时每察见证变,其治即变。正如唐容川所谓:张仲景用药之法。全凭乎证,添一证添一药,易一证亦易一药(《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卷四·栝蒌薤白半夏汤》),中医之体现了机体在疾病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和整体抗病能力(即阳气的功能状态),是对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阶段性概括;同时由于表象与事物本质的联系是多元的,同一事物可有多种不同表现形式,而同一表现形式又可为多种事物所共有,这样就构成了事物本身多角度、多层次、纵横交叉的关系。因此,太阳病证即是机体在感受外邪后所表现的各种功能状态,该状态受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和部位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倾向性;而个体因素的千差万别、环境因素的诸多变化,又使这种总体变化形成种种差异,从而出现从表面上理解似为矛盾之处,细究便可审求其机理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中要严格辨证,区分病机,据法选方。

从《伤寒》的矛盾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张仲景对理、法、方、药的阐述是十分严谨的,他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蕴涵了审证求机,因机立法,以法制方,随证用药的优势,有待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以期能将伤寒学的思想和方法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摄要[J.中医药学刊,2002205):661.

2 陈鉴清.仲景方药学术思想探讨[J.四川中医,2000185):8.

3 陈亦人.论《伤寒论》的特色与优势[J.国医论坛,1996111):1.

4 吴天雪.试论《伤寒论》的关系[J.国医论坛.1994,5.1.

5 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本文得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张横柳教授的帮助和指导,特此致谢!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4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