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浅谈神昏的辩证诊治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浅谈神昏的辨证论治神昏是以神志不清、昏不知人、不省人事为特征的内科常见急症。在临床上,神昏一般表现为虚实两类。如热毒、痰浊、风阳、瘀血阻闭清窍,神明被蒙,而出现神昏者,多属实证。待神昏苏醒后,又当积极治疗引起神昏的原因,可杜绝病情加重。...

点击显示 收起

浅谈神昏的辨证论治

    神昏是以神志不清、昏不知人、不省人事为特征的内科常见急症。在中医学文献中,一般描述为昏蒙昏厥昏愦昏冒昏不识人等。属多种时行温病、中风、厥脱、痫证、痰证、消渴、喘逆和急黄发展到一定严重阶段而出现的一种危急证候。

    临床上,神昏一般表现为虚实两类。如热毒、痰浊、风阳、瘀血阻闭清窍,神明被蒙,而出现神昏者,多属实证。气血虚耗,阴阳衰竭,不能上荣清窍,神无所倚,而出现昏迷者,属虚证范围。同时也有虚实夹杂的,如虽属痰热壅盛,但由于精气耗散,而出现下元枯竭。在治疗上一般实证宜醒脑开窍,虚证宜扶下固脱。待神昏苏醒后,又当积极治疗引起神昏的原因,可杜绝病情加重。

    1.病因病机:神昏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外感疫疠、内伤杂病均可出现。但主要是因心和脑受扰而发病。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主神明,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与心有关,即神志、活动为心所司。脑为元神之府,是清窍所居之处。清阳出上窍,凡脏腑清阳之气均含于此而出于五官。故凡湿热病邪热陷心营、湿热痰蒙、腑实燥结、痰热交阻,均可上扰清阳,闭阻清窍,或因神失所养,亦可导致神昏。这些都属闭证和脱证的兼证。凡痰浊、热毒、风阳、瘀血等阻塞清窍,导致阴阳逆乱,神明蒙蔽者,多属闭证。气血亏耗,阴阳衰竭,不相维系,清窍失养,神无所倚而神昏者,多属脱证。但如属痰浊壅盛,内蒙清窍,又兼气血耗散,神不守舍,所致神昏者,为内闭外脱的虚实兼见之证。

    2.发病特征:凡出现神昏均表示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首先要辨明是闭证、脱证,是兼湿还是兼热。闭证属实,脱证属虚。热毒内陷心营之神昏,常高热达40℃以上,在23天内常出现高热、面赤、谵语、惊厥,时而抽搐,或斑疹衄血,舌红绛而脉滑数。痰浊蒙蔽清窍之神昏,多呈似清非清,时清时昏之状态,轻则嗜睡,重则昏迷,伴有咳嗽喘逆,痰涎壅盛,身热而不高热,苔腻而垢浊,脉濡而数,常有慢性咳嗽史多年。阳明燥结之神昏,以谵语烦躁为主,日晡潮热,腹部胀满而痛,按

之坚硬,舌黄而燥,脉沉实。瘀热交阻之神昏,神昏狂躁,壮热夜甚,少腹满痛,唇青甲紫,脉沉实,舌质深绛或紫暗。湿热上蒸之神昏,来势凶猛,骤起高热,谵语,或昏迷不醒,或昏而时醒,黄疸迅速加重,带有出血倾向,腹水,腹胀如鼓,脉弦数,舌绛,苔腻。肝阳暴张之昏迷突然昏迷,伴有偏瘫,呼吸深慢,不省人事,鼾声时作,脉弦滑而数,舌苔黄而少津。   

    3.辨证要点:神昏之证,起病急骤,证型变化多端,较为复杂,易造成误治、失治。因此,辨证时要审明病因病机,详察神昏的特点,详辨虚实,审清标本,细察神稚变化,与常见的痫证、厥证、脏躁加以鉴别。重视其兼证,临床辨证时不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就其临床辨证分述如下:热陷心营:主症见神昏谵语,或者昏迷不醒,呼之不应,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滑数或细数。兼症有高热灼手,身热夜甚,斑疹衄血,抽搐时作,或角弓反张。喘促痰蒙:主症见神志呆痴,时昏时醒,苔腻而厚,脉濡数或滑数。兼症有咳逆喘促,痰涎盛壅,身热不扬。阳明腑实:主症见神昏谵语,躁扰不宁,苔黄而燥,或起芒刺,脉实有力。兼症有日晡潮热,腹满便秘④瘀热交阻:主症见神昏狂躁,舌质深暗或紫绛,脉沉实。兼症有壮热夜甚,少腹满痛,唇甲青紫。⑤湿热上蒸:主症见神昏谵语,或昏迷不醒,或昏而时醒,舌绛,苔腻,脉弦数。兼症有黄疸迅速加深,出血倾向,腹水,腹胀如鼓。⑥肝阳暴张:主症见突然神昏,肢体偏瘫,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舌苔黄而少津,脉弦滑而数。兼证有肢体偏瘫,鼾声时作。   

    4.治疗方法:凡神昏之患者,应综合开窍醒神,先治其标,杜绝其神昏之源,治其本重当清热、解毒、祛风、豁痰、救阴、回阳。同时要注意环境的变化,注意气候的寒暖,适当增减衣服,防止受凉。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神昏发作时应以最快的速度,简便的方法,效果可靠的中成药或针剂,或用针灸方法及时处理。现就各个时期的神昏的治疗方法详述于后:①热陷心营之神昏:治宜清心开窍,方选清营汤加减,药用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水牛角、麦门冬等,加服安宫牛黄丸;

深昏者加服至宝丹,每次1丸,146次,灌服或鼻饲。也可用清营醒脑汤,药用金银花、连翘、生地黄、麦门冬、玄参、丹参、黄芩、蚤休、石菖蒲、郁金等。抽搐加水牛角、钩藤、生石决明并紫雪丹灌服或鼻饲。针灸取穴:百会、太冲、十二井、人中。喘促痰蒙之神昏:治宜豁痰开窍,用菖蒲郁金汤加减,药用石菖蒲、郁金、炒栀子、连翘、竹叶、姜半夏、茯苓、陈皮、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等。深昏加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34次,灌服或鼻饲。亦可用通窍涤痰汤,药用石菖蒲、郁金、天竺黄、蚤休、鲜生地黄、人工牛黄、沙参、麦门冬等,加服至宝丹。亦可用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入lOOml生理盐水内,每日12次静滴。针灸取穴:丰隆、太冲、足三里、百会。腑实燥结之神昏:治宜攻积通下,方用调胃承气汤加减,药用大黄、芒硝、甘草等,配用紫雪丹。亦可单用芒硝粉,根据病情冲服。针灸取穴:合谷、太冲、内庭、劳宫、十二井。瘀热交阻之神昏:治宜清热祛瘀开窍,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方用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连翘、桃仁、琥珀、石菖蒲等,加服安宫牛黄丸,11丸,每日34次,口服或鼻饲。针灸取穴:太冲、劳宫、十二井。湿热上蒸之神昏:治宜利湿泄热,方用茵

陈蒿汤加减,药用茵陈、山栀、水牛角、大黄、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石菖蒲、石斛等,加服苏合香丸,11丸,每日34次;或清开灵1020ml,加入5%葡萄糖水内,静滴,每日l2次。亦可选用化浊柔肝汤,药用大腹皮、陈皮、茵陈、白蔻仁、薏苡仁、郁金、石菖蒲、太子参等,加苏合香丸服用。针灸取穴:丰隆、太冲、百会。肝阳暴张之神昏:治宜镇肝潜阳,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药用钩藤、生地黄、牡丹皮、夏枯草、石决明、白芍、柴胡、菊花、牡蛎、水牛角、龟甲等;若痰壅神昏者,用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天南星、甘草等导痰之品灌服或鼻饲;若重者,可加用至宝丹之类。亦可用清热平肝汤,药用钩藤、水牛角、白芍、生石决明、郁金、牛膝、石菖蒲、天竺黄、连翘等,加服安宫牛黄丸。针灸取穴:太冲、人中、十二井、阳陵泉。

    总之,神昏是内科常见的一种危证,原因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其病机主要为心脑受扰、热陷心营、痰湿蒙窍、腑实燥结、痰热交阻、肝阳暴张。治疗主要是开窍醒神,根据不同证型,予清营解毒、涤痰开窍、通腑泄热、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平肝熄风等法综合处理。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