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胃寒咳嗽的辨证论治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肺寒咳嗽,除风寒束肺为主证型外,临证中有种较常见又被忽视的证型为寒饮人胃而致肺寒咳嗽。其本在胃,其标在肺,主要表现为咳嗽,吐涎清水。故笔者称之为胃寒咳嗽。咳论》篇更为明确提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为肺咳。...

点击显示 收起

  肺寒咳嗽,除风寒束肺为主证型外,临证中有种较常见又被忽视的证型为寒饮人胃而致肺寒咳嗽。其本在胃,其标在肺,主要表现为咳嗽,吐涎清水。故笔者称之为胃寒咳嗽。

  目前教科书及一般医学著作无此证型,但历史文献中早有论述。《难经•四十九难》载:“形寒饮冷则伤肺。”《素问•咳论》篇更为明确提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为肺咳”。说明肺寒咳嗽主要病因病机为内外合邪,即寒邪可通过肺之所合皮毛(形寒),侵犯肺脏,使肺寒。此类寒邪多兼风邪,即常见的风寒犯肺型,也可由于寒冷的饮食进入胃口(饮冷),因肺脉起于中焦,胃与肺经脉相连属,胃中寒邪通过肺脉的循行经络上达于肺而致肺寒,肺受寒邪,宣降失调,肺气上逆则咳嗽必现。临床上外感风寒束表而导致肺寒咳嗽,治以解表祛寒,宣肺止咳而愈。但有贪饮寒冷之品导致胃寒而肺寒病证,此时胃寒为本,肺寒为标。历代医家对此病证型之咳嗽亦多有论述。《医宗必读•咳嗽》篇记载饮冷致咳嗽,出方紫宣饮。《医学入门•咳嗽》日:“伤生冷致肺胃不清,嗳酸吐泻,恶风寒者五积散,理中汤,异功散。”《证治要诀•咳嗽》记载,有饮冷热酒,或饮冷水,伤肺致咳嗽,宜紫苑饮。以上论述从临床角度指出胃寒与肺寒咳嗽的关系,并提出了胃寒咳嗽的证治方药。

  笔者在临床诊治肺寒咳嗽时遇胃寒所致者40余例,按温胃散寒治疗效果颇佳,现举例如下。

  患者,男,19岁。2002年8月12日就诊。咳嗽咽痒,咳甚吐逆清水,脘闷不进饮食,舌淡红苔白润,脉象弦滑。询问病证,1周前曾大量进食西瓜及冰冻冷饮,继而出现咳嗽吐涎,纳呆。从而辨证为胃寒咳嗽。予方理中丁香散化裁:人参6g,炒白术10g,高良姜6g,炙甘草6g,丁香10g紫苏10g,白豆蔻6g,半夏10g,陈皮10g,生姜6g,大枣3枚。3剂,每日1剂。8月15日复诊,咳嗽大减,已不吐清水,饮食稍增,脘闷得舒,效不更方,原方继服3剂,后访病愈。

  讨论

  胃寒咳嗽是肺寒咳嗽的一个证型,其本在胃,其标在肺,故治从温胃散寒为主,本寒得除,标寒亦解。胃寒咳嗽不同于《素问•咳论》篇中的胃咳,后者是因脾咳不已传之于胃,乃五脏久咳伤及六腑而成,其本在脾,其标在胃,故治疗时治脾为主兼治胃。胃寒咳嗽多有进食寒凉饮食或脘腹部受凉的发病原因,易发于青少年学生。青年喜凉饮冷,暴食寒凉,或露宿当风之夏秋季节,除有咳嗽主证外,常兼有脘腹胀闷,呃逆,食纳减少或清水冷涎等肺胃不和的证候。理中丁香散以理中汤温中散寒,温补后天;丁香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干姜易高良姜,增强温胃作用;柿蒂降逆止呃。全方合用,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用于此证最为适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