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中药调治“月经疹”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
摘要:有些妇女每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有的数个融合成片,瘙痒难忍,随月经周期发作和消失。这种皮肤病称为月经疹。风疹多在经后发作,瘙痒不已,入夜尤甚,皮肤干燥,月经量少、错后、色淡。疹块多在行经前或经期出现,疹色由焮红,搔之皮肤起痕,感风遇热后,瘙痒加剧,月经量多、趋前,色红。...

点击显示 收起

  有些妇女每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有的数个融合成片,瘙痒难忍,随月经周期发作和消失。这种皮肤病称为月经疹。 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主要与女性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所致。临床上分为血虚型和血热型。治疗原则以养血、和血、疏风为主,避免用辛温香燥之剂。

  1.血虚型:多由产后失血过多或久病失养,营养不足,经行阴血空虚,生风化燥所致。风疹多在经后发作,瘙痒不已,入夜尤甚,皮肤干燥,月经量少、错后、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养血散风,方用四物汤加减。药用白芍12克。当归15克,熟地12克,黄芪15克,陈皮12克,荆芥9克,防风12 克,丹参18克,制首乌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血热型:多因素体阳盛,或过嗜辛辣炙热之品,使血分蕴热所致。疹块多在行经前或经期出现,疹色由焮红,搔之皮肤起痕,感风遇热后,瘙痒加剧,月经量多、趋前,色红。常伴口渴喜饮,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薄,脉数。

  治宜清热凉血止痒,方用牛角地黄汤加减。药用水牛角浓缩粉9克(冲服),生地15克,赤芍12克,白鲜皮10克,蝉蜕6克,牛蒡子9克,玄参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