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王新月辨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新思路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根据其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积分(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可以分为缓解期和活动期,而活动期往往是促使患者就诊原因,西医多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近几年也不......

点击显示 收起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根据其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积分(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可以分为缓解期和活动期,而活动期往往是促使患者就诊原因,西医多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近几年也不乏大量新型疗法的报道…,但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     中医文献虽无UC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及证候类型,属于“泄泻”、“痢疾”、“肠澼”范畴。王新月教授长期从事uc临床及科研工作,对此病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经验曾发表于核心期刊,笔者有幸跟师出诊2年余,对此有新的领悟,特总结王新月教授对活动期UC的治疗思路。     1.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本期多为湿热外感,或饮食不节或不洁,嗜食肥甘厚腻,或脾胃虚弱,或因情志失调,或因劳倦太过后而致脾胃损伤,湿热留滞大肠,肠道气机失调;热盛肉腐,肠络受损,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恶心、厌食、舌体胖大苔黄腻、脉滑数;热蕴肠络,络迫血溢,则便下脓血,便血鲜红。结肠镜检下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若脓血便较多,赤白相兼,甚至赤多白少,或便见血色鲜红,湿从热化明显者,当清热化湿、调气行血,选方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香连丸、地榆散等,用药特点:重用白头翁、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地榆、黄连、黄芩、黄柏等;若症见黏液血便、白多赤少,或纯为黏液、白冻,湿从寒化明显者,当温化寒湿、调气和血,消积导滞,以温脾汤、胃一苓汤辨证加减为用,可迅速驱逐肠络之郁热毒邪,控制病情发展。若湿热毒盛脓血便较多可酌情应用清热解毒之品,如马齿觅、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等。     2.寒热错杂,温清并济本病迁延日久,常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证。饮食、湿热、积滞等损伤脾胃,胃气壅滞,郁而化热,可表现为胃脘灼热,烦渴,或见反酸、嘈杂等症;而素体脾虚,脾失运化,而见腹痛绵绵,下利稀溏时夹有少量黏冻,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局部湿热胶结肠道,阻滞气机,见下利脓血、里急后重等大肠湿热表现,而全身表现多为形体肢寒、腰膝酸软等一派虚寒之象,称之为“寒热错杂”。纯用苦寒,往往败胃,患者不能接受,且腹泻难止;纯用温热药,可缓解腹泻次数,但脓血便不易消除,且肠黏膜溃疡不易修复。在治疗过程当中要寒温并用,虚实兼顾。常选方剂有乌梅丸、连理汤,常用的寒凉药物主要有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苦参、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白头翁等,常用的温热药物主要有桂枝、炮姜、补骨脂、仙茅、仙灵脾、肉豆蔻等。     3.多脏俱损、整体调治病程长,迁延难愈,多脏功能失调,本病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肾、肝、肺皆密切相关,祛邪的同时,酌情调理脏腑功能,五脏调和,机体祛邪能力可增强。病之后期,脾虚为主,应治以健脾,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久病及肾,兼以补·肾同涩,真人养脏汤、四神丸主之。肝木失调者,兼以疏肝,参用痛泻要方。久病及肺,或清肺化痰,选用二陈汤,或补肺气,重用党参、黄芪、白术、防风等;或敛肺涩肠,选用五倍子、五味子、乌梅等;或开宣肺气,选用桔梗、瓜蒌、薤白、苏子等。     4.初病宜通降,久病宜升提本病初起正气未亏,能与湿热之邪交争而见发热,肠腑不通而见痛泻之症。由于中焦湿阻,气机不运,可兼见寒热交作或饮食乏味、头重身困等,宜以通降导滞为先,可多用重用枳实、陈皮、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以除后重;以苍术、白术、厚朴、藿香、佩兰等诸药以燥湿运脾,更以苏梗、香附、半夏、竹茹、旋覆花和胃降逆,使胃肠浊气得以通降。若兼食积则以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等消食行气导滞,破积泻热.使中州气机得展,脾胃运化得复,浊气降而清阳升;若大肠积滞雍实而后重,法当泻下疏导,可考虑以大小承气汤意主治之,使大肠气化得以通降,糟粕得以下行。     泄泻日久,便血无数,或久病缠绵,多次复发以    、致脾不升清、脾气下陷、大肠气虚下陷而后重者,症见口淡乏味、头晕目眩、久泻脱肛、黏液相兼、肠鸣便澹、舌淡脉濡等,又当治以补益中气、升阳举陷,重用甘补温运之剂,首选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量可达45g,佐以升浮风药如柴胡、羌活、桂枝、防风、葛根,唯升浮风药其性发散,用量不宜太过,中病即止。否则疏散阳气,反致病甚。若久泻不止阳损及阴又当酌加沙参、麦冬、石斛诸药以滋阴升阳。     5.巧用血药,促进溃疡修复单纯活血化瘀难凑良效,需在辨证下巧用活血化瘀。本病腹痛下利,大便常有血,初期血色鲜红,病久渐为暗红,痛位亦较固定。初期舌象表现为舌质红或红绛、暗红,边有瘀点、瘀斑等血热血瘀、气滞血瘀征象,此时当凉血活血、行气活血,如地榆、侧柏叶、槐花、牡丹皮等,另外,仙鹤草亦名泻痢草,既能凉血止血,又擅行瘀补虚,对本病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可适量运用;紫草凉血行瘀,用常规凉血药效欠著者,加入紫草,常获良效。大便解而不畅时,可参用桃仁、当归,腹痛显著者,加用红藤、牡丹皮、败酱草,清肠凉血行瘀。病久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淡、青紫,边有瘀斑,舌体胖大或瘦小等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征象,病位或在脾或在肾。脾气不足、气虚血瘀者选用补中益气汤,且其中重用黄芪以益气行血,合用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脾肾阳虚、寒凝血瘀者选用失笑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或加用炮姜、肉桂、炮附子温下焦;若少腹部疼痛不移者,用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血虚致瘀者当以养血活血以化瘀,组方选用桃红四物汤,其中重用当归、芍药。     6.权衡固涩和酸收,调理肠道功能本病患者多有肠道功能紊乱,对于久泻不止,下利无度,滑泄失禁者,当采用收涩之品,选药有赤石脂、诃子肉、莲子、芡实等。但收涩之药又有固涩和酸收的区别,若收涩过早,容易导致“闭门留寇”。若大便次数较多,泻痢频频,但有少许热象,此时当用酸收法,既可以收敛又可以祛邪,此法不同于固涩,无留邪之弊,可用山楂、石榴皮、五倍子、五味子、乌梅等,浊邪去,脾胃虚弱恢复,肠道功能得以恢复正常,大便次数及性状自然恢复正常。  7.内病外治本病局部病理变化是肠黏膜溃疡为主,结肠黏膜表现为充血、肿胀、糜烂,形成特征性微脓肿一隐窝脓肿,进一步形成溃疡,故局部治疗可按照“内痈”、“内疡”辨治为佳。因此,局部用药等使药物直达溃疡面,利于吸收。对于病位偏上,宜行灌肠,所选药物,一般以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为法,清热解毒药中常选用黄连、黄柏、黄芩、苦参等,敛疮生肌的有珍珠粉、白芨面、锡类散等,活血化瘀止血类的云南白药、三七粉、五灵脂、生蒲黄等;加入酸收的有五倍子、五味子、乌梅等。诸药保留灌肠,使药直达病所,对促进消炎、止痛、止血及溃疡面愈合有很大帮助。针对溃疡性直乙结肠炎,位置偏下,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者,可给予栓剂野菊花栓等。  UC的病机复杂,是难治之病,故单一治疗疗效不佳。临床上王教授抓住活动期UC发病特点、机制,运用上述七大要点,治疗上灵活辨治,对活动期疗效确切,解患者之疾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节省了医疗费用。
作者: 吴健 王新月 2012-3-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