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分证治疗

来源:本站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病痛缠绵,病人纳差,体质虚弱且多贫血,需要扶正补虚,如益气健脾、补益肝肾、活血祛瘀等。而众多的患者还夹杂着虚寒和温热等外邪,需以扶正与祛邪结合为治疗原则,辨证应用温经祛寒、清热利湿、通络搜剔、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疾病早期或表现为实证较重,以疼痛为主,急则治标,应用乌......

点击显示 收起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病痛缠绵,病人纳差,体质虚弱且多贫血,需要扶正补虚,如益气健脾、补益肝肾、活血祛瘀等。而众多的患者还夹杂着虚寒和温热等外邪,需以扶正与祛邪结合为治疗原则,辨证应用温经祛寒、清热利湿、通络搜剔、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

    实证本病多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阻塞经络,正气不足以驱邪外出,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化瘀生痰,稽留不去所致。疾病早期或表现为实证较重,以疼痛为主,急则治标,应用乌头汤为治疗实证之首选,方用大乌头汤加减:熟附片6克,细辛3克,麻黄6(先煎去沫),桂枝l2克,白芍l2克,黄芪12克,姜黄6克,地龙6克,生姜6克,甘草6克。

    随证加减:除非寒邪特重,疼痛剧烈者使用制川乌、制草乌各3克,以驱散寒邪,缓解痹痛,与生姜一起先煎l小时再入它药,中病即止,疼痛减轻后停止使用。一般情况下,

质较弱者,疼痛不太剧烈者用熟附片、细辛等足以胜任。湿邪偏重,关节肿胀疼痛,酸楚麻木,压痛,加苡仁l2克,防己6克,苍术10克,川19克。上肢关节痛为主加姜黄9克,桂枝加至l5l8克。下肢关节痛甚者,加牛膝、木瓜、桑寄生各l5克。或伴有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者加防风9克,葛根9克,川芎12克,秦艽9克。出现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多兼发热、口渴,加知母9克,黄柏l2克,连翘12克,防己l2克。此方

达到温经散寒,固表通络的作用。

    用大乌头汤时,附片、川乌、草乌等一定与生姜一起先煎l小时,再下诸药,减少乌头的毒性,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虚证多因风寒湿痹迁延不愈耗伤阳气,酿生痰浊,滞留筋骨,深入络脉所成。治疗本虚标实之候,阳和汤具有温阳益气,化痰通络之功效,方用阳和汤加减:熟地15克,肉桂5克,炙麻黄5克,鹿角胶6克,白芥子6克,炮姜5克,炙甘草6克,黄芪12克,党参l2克。每日l剂,水煎分日-2次温服,连服l0日为l疗程。最长服药l5个疗程,最短8疗程。

    随证加减:恶寒明显者,加强温通之力,加熟附片3克,细辛3克,防风6克。关节疼痛剧烈,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加强化痰祛瘀,搜风通络的药物,酌情加些桃仁9克,红花l2克,川芎12克,乌梢蛇6克,制天南星6克,忍冬藤9克。如果为急性发作期,血沉达50mmh以上,类风湿因子阳性者,卧床休息,加用西药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碇、来氟米特等配合治疗,尽可能减少关节的损害。

    总之,急则治标,选用作用快捷的中西成药,缓则治本,要辨证正确,选方用药恰当,可减轻症状、降低肢残率,造福广大风湿病患者。

作者: 本站 2012-7-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