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中医治疗心,恶性肿瘤的优势

来源:《世界中医药》
摘要:”但当时这些描述并非指恶性肿瘤。以“癌”来论述恶性肿瘤的病名则始记于明代的《外科启玄》,专设“论癌发”一节。历代医家对治疗恶性肿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特具疗效优势。这种倾向直接影响疗效优势的发挥,实不可取。...

点击显示 收起

    “瘤”的病名始记于公元前11世纪的殷周甲骨文。“瘤”的分类则始记于春秋战国时的《灵枢·刺节真邪》。“癌”字始见于800多年前宋代的《卫生宝书》。手术治瘤始记于公元前7世纪的《晋书》:“初帝目有大瘤疾,使医割之。”但当时这些描述并非指恶性肿瘤。以“癌”来论述恶性肿瘤的病名则始记于明代的《外科启玄》,专设“论癌发”一节。历代医家对治疗恶性肿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特具疗效优势。然而,时下重病轻证,盛行“以毒攻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诸法,只顾消除癌瘤,忽视机体情况,只知祛邪,少及扶正。这种倾向直接影响疗效优势的发挥,实不可取。

    如何弘扬并提高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优势?只有遵照辨证论治原则才能确保中医的疗效优势。在辨证方法尚未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今天,应以八纲中的虚实两纲为主,四诊中则以舌象脉诊为金标准。尤其以舌象分虚实比较精确,更加客观。苔腻为实,实则祛邪,痰瘀同治;苔薄为虚,虚则扶正,调肾阴阳。在治疗中,应注意“胃气为本”,“处处顾正”,“意疗配合”三个关键点。

    “胃气为本”语出《素问·平人气象论》。意指食纳吸收系根本,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食纳更为重要,一者患者懂得“饭是钢”的道理,只要能吃,就能坚持,胃口一开,精神振作。二者汤剂入胃,只有吸收好,方能发挥最大药效。特别做过放疗、化疗的患者,其毒副作用之一便是消化道反应,此时再投苦寒抗癌中药,伤胃碍纳,有害无益。可见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首先要着眼于开胃口,振奋食欲,凭舌诊决定开胃原则:苔腻者芳香开胃,以温胆汤为主方,以竹茹、枳壳、茯苓、陈皮、连翘、焦三仙、砂仁为主药;苔薄者养阴开胃,养胃汤为主方,以乌梅、芦根、茯苓、生山楂、黄精、生鸡内金、蒲公英、木香为主药。

    “处处顾正”,《活法机要》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若遂以磨坚破结之药治之,疾虽去而人已衰矣!”所谓“扶正以祛邪”。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一味抗癌而疏忽保养机体,许多患者并非死于癌瘤本身,而是亡于机体的衰弱,无论西医、中医不顾正气的治疗均非“至治”。处处顾正为发挥治疗优势的又一关键。顾正有健脾、调肾之分。健脾者补益气血,顾其后天之本,补中益气汤最妥,特别是人参类中的西洋参和生黄芪,但要注意气血的互补关系,益气宜养血,补血应益气,生黄芪、当归两味组成的“当归补血汤”最贴切;调肾者调整阴阳,顾其先天之本,杞菊地黄汤最好,特别是枸杞、野菊花、生地黄、黄精四味的组合,要注意“阳中求阴”,辅以生杜仲、桑寄生、蛇床子、菟丝子等温润之品。冬虫夏草则是“阳中求阴”的佳品。“处处顾正”不等于不顾癌灶,一般不取苦寒伤胃的抗癌药,可选蒲公英、连翘、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全瓜蒌、鱼腥草、仙鹤草和少量的苦参、山慈菇等既抗癌又护胃的药物。“处处顾正”正合当今的“免疫疗法”,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这是提高抗癌疗效水平的新途径。

    “意疗配合”。患者恐癌,家属恐癌,背上沉重的包袱,丧失求生欲望,越悲观越少活,这已成规律。因此,“意疗配合”也至关重要。意疗有两个内涵:一是强调保护性医疗,纵然患者已预感患癌症,需向患者本人保守秘密,使患者存有一丝希望。二是对患者充满同情心,耐心解释,热情鼓励,正确开导,使患者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充满生活的乐趣,充满学习、工作、养老的精力,转移注意力,减负加油,使患者在愉快的氛围之中逐渐的康复健壮。

    虽然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并非“百发百中”,也没有形成获效的规律,但使癌瘤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痛,减少放化疗毒性、增强疗效,已经被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要发挥中医疗效优势,关键是真正做到“辨证论治”。

 

作者: 沈绍功 2007-10-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