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谈谈中成药应用中的几个误区

来源:中医药导报杂志
摘要:中成药作为中医药体系的组成部分,多数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临床中为医患所喜用。但笔者于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中成药的应用,医患双方均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许多家庭常备有治疗伤风、感冒的中成药,以求及时控制疾病。某些临床医生不究六经、三焦、卫气营血,随意选用某些中成药治疗外感病,临床可见咳......

点击显示 收起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体系的组成部分,多数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临床中为医患所喜用。但笔者于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中成药的应用,医患双方均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误区一:见病投药,寒热不辨。许多家庭常备有治疗“伤风”、“感冒”的中成药,以求及时控制疾病。但因难以熟练掌握中医诊疗的知识,辨证不能,常常寒热不分,以寒作热,以热作寒,耽误疾病的治疗。某些临床医生不究六经、三焦、卫气营血,随意选用某些中成药治疗外感病,临床可见咳嗽长期不愈,低热缠绵,甚至导致纳呆、腹胀、便溏,以致伤风不醒,变证丛生。

        误区二:一病一药,多药同用。笔者门诊时曾遇一老年患者,身患多种慢性病,同时服用八种中成药。若将每种成药的药味组成同列于一张处方,必使医患双方惊愕。该患者虽属特例,但代表了许多患者服用中成药的实际状况。每一种中成药多具有相对独立的理法方药,而按照西医诊断的“病”来选用中成药,多种中成药不加区分地同用,完全抛却了辨证施治的特色,必然导致用药时脏腑不明,寒热不清,升降悖逆,补泻杂陈,难以奏效。

        误区三:中药“西”用,头痛医头。在某学术会议上,曾见某西医名家讲解功能性胃肠病时,谈及四磨汤制剂,言之治疗腹胀便秘,时效时不效,疗效不确切。中医诸同行闻之,难免相对哑然。“西学中”是好事,但不懂“辨证”而予“论治”,不明“理法”而开“方药”,结果必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越王勾践的剑虽然价值连城,若用来劈柴,想来不见得比斧子顺手。再名贵的中成药,若不能精当选用,结果也只能是耽误病情,降低疗效,浪费资源。真切希望中成药的应用能够走出误区.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 2009-5-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