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东方药膳
摘要:大肠的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的息肉和腺瘤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大肠息肉症与肠癌,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此外,还有食物的致癌性,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较易产生大肠癌,因为这些食物刺激胆汁的分泌。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人,肠中厌氧菌较多,大肠厌氧菌能将胆酸分解成不饱和的多环烃,......

点击显示 收起

  大肠的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的息肉和腺瘤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大肠息肉症与肠癌,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此外,还有食物的致癌性,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较易产生大肠癌,因为这些食物刺激胆汁的分泌。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人,肠中厌氧菌较多,大肠厌氧菌能将胆酸分解成不饱和的多环烃,后者是致癌物质,加上这些饮食中纤维素少,大便在大肠中存留时间长,致癌物质浓度高,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就多。

  诊断要点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检查和诊断方法有所不同:(1)大肠癌早期无明显的自觉症状,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有不同表现。结肠癌主要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性质改变,便中带血,便次增多。右半结肠的肠腔较大和肠内容物是稀液状态,因此,即使是较大的肿瘤也很少发生梗阻。最常见的症状是,无从解释的贫血,偶可伴有轻度的不适和右侧腹部肿物,如果肿瘤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则常引起梗阻症状,产生腹痛。如果肿瘤部位在直肠,则可出现肉眼可见的便血及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黏液便等症状。当肿瘤侵犯肠管呈环形增大时,往往形成肠腔狭窄,大便变细或变扁平,或带血黏液便,便次增多。有以上症状都应进一步检查。(2)x线检查:用钡剂灌肠作x线造影检查,可分别见到病变部位、形态及大小,并能区别分型。但小的直肠癌病变亦可因大量的钡剂充盈,隐蔽而漏诊。(3)结肠镜检查:用乙状结肠镜可达肛门上30cm,可以直接看清楚病变部位,并作活体组织检查。此外,应用光导纤维结肠镜,从肛门可深达回盲部,故可检查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以及肝曲、脾曲等部位,并可用活检钳取组织块作病理检查。同时,对结肠内息肉可用电灼或激光处理。(4)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常用的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摸到肿物,指套上常带有黏液和血液。

  治疗方法

  早期大肠癌,仍以手术根治为主,术后不用化疗,可佐以扶正祛邪中药。结肠癌常侵犯邻近肠段、胃和腹壁等部位,如无远处扩散时,则可多脏器切除,可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大肠肿瘤的术前放疗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在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化学药物治疗,对20%不同程度的晚期病人有客观疗效。放疗及化疗期间应配合中药治疗,以减少放、化疗的反应。

 

作者: 2009-7-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