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中医如何看待尿结石

来源:中医药报
摘要:我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结石病的病因及其症状与治疗的记载.许多关于结石病的描述是在淋的题目下记录的。中医有五淋或八淋之分。素问》篇就提到石淋,即指结石病。消渴小便不利·。...

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结石病的病因及其症状与治疗的记载.许多关于结石病的描述是在“淋”的题目下记录的。中医有五淋或八淋之分。两干多年以前,《黄帝内经·素问》篇就提到“石淋”,即指结石病;汉代张仲景《金匿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祖国医学认为膀肮热感。尿液为热所灼,结成固体物质。形如栗状.梗阻于中.以致热郁气滞,小便涩而难出。故小腹拘急,痛脐中。到汉代。华伦《中藏经·论淋沥小便不利》中日:“砂者,脐腹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央,如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有大如皂角子,或赤或白、色泽不定……虚伤其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类。”其中“砂淋”即表明从尿道排砂石的疾病。该书还详细记述了排石的症状,结石大小和颜色.对结石的形成机制认为如水煮盐。火大水少即可成石。类似今天过饱和结晶的看法。《诸病源侯论》以“肾虚”为本,“膀肮热”为标的观点,是对本病病因、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以后长时间沿用这种看法。直到明代虞搏在他所著的《医学正传》中百先提出饮食与石淋的关系,他指出的“膏粱之味.湿热之物或烧酒炙博之类与国际上本世纪后期所认识到的糖类、酒类、肉类对结石形成的关系颇为一致。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1624年)对尿石症的原因更全面地归纳为外因(蒸热的气候)和内因(饮食不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指出内因更重要。总之,中医认为肾阴不足,则生内热。热伤津液。煎敌日久,浓缩成石;或因七情致病,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换滞成石,阻塞尿道;或因外邪侵犯,脾虚水湿停留,湿热互生.蕴于膀肮。而致结石形成。

 

作者: 2009-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