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秦红松:浅析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来源:中医药文化
摘要:周围血管疾病的概念和种类周围血管疾病这个名词对不少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大家都知道人有五脏六腑,关于血管也多少明白一些,可一旦涉及到周围血管疾病就知之甚少了。周围血管是指除颅脑和心脏之外的血管,一般默指四肢的血管,这是因为血管疾病大多发生在四肢血管上。肢体的淋巴管与血管有相似的生理功能,因此淋巴管......

点击显示 收起

  周围血管疾病的概念和种类

  周围血管疾病这个名词对不少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大家都知道人有五脏六腑,关于血管也多少明白一些,可一旦涉及到周围血管疾病就知之甚少了。即使是医务人员,有的也知道得不全面。周围血管是指除颅脑和心脏之外的血管,一般默指四肢的血管,这是因为血管疾病大多发生在四肢血管上。肢体的淋巴管与血管有相似的生理功能,因此淋巴管疾病也归属于周围血管疾病的范围。

  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到人体的各个部分,血管的基本特性是需要保持其畅通。因此,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阻塞、血流减慢即为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此外,还有血管瘤、血管扩张、血管破裂出血等表现。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各种血栓性疾病最为常见,主要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动脉栓塞、雷诺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浅静脉炎、血管炎、淋巴水肿等。因此,凡有四肢疼痛、肿胀等不适者,就应当考虑有无患上周围血管疾病。

  古代中医对周围血管疾病的认识

  在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血液循环的记载,“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在《灵枢·痈疽篇》中载有“脱痈”“厉痈”等疾病,谓“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发于足旁,名曰厉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这些就是因肢体动脉严重缺血,而发生肢体坏疽的典型描述,同时还提出了手术处理的方法。明代薛己的《外科发挥》中有“脱疽”专论。而王肯堂在他所著的《证治准绳》中,也附有相关病案,如妇女产后,瘀血“流注四肢或注股内,痛如锥刺或两股肿痛”(相当于西医的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由此可知,古代医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经验。

  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方法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虽然各种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但都会出现“血瘀”——瘀血、缺血、瘀斑、肿胀、粥样斑块、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基本治则上,可根据不同证型再辨证论治。

  此外,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中,效果显著,包括膏药疗法、围敷疗法、贴敷疗法、掺药疗法、药捻疗法、熏洗疗法等l2种。其中熏洗疗法最为常用,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作用有:促进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缓解血管痉挛,促进患肢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以及消除局部瘀血肿胀等。需要注意的是,发生肢体干性坏疽,或肢体坏疽处于急性进展期时,禁熏洗。

  中医治疗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西医仍把血栓闲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和糖尿病坏疽当作难治性疾病,且肢体的病残率和截肢率仍然较高。而中医中药在此方面有很大优势,与西药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花费少、使用方便、疗效确实等特点,因此患有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找有经验的中医看看。没有中医药参与的治疗方案都是不全面的,联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最终受益的一定是患者自已。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