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不寐之治,首重于肝

来源:中医药导报杂志
摘要:不寐之名在医书中最早见于《难经·。四十六难》中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黄帝内经》中将不寐称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这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或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

点击显示 收起

  不寐之名在医书中最早见于《难经·四十六难》中“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老人血气衰,……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黄帝内经》中将不寐称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这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或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对于不寐的治疗,中医药有着自己的特色。

  1 五脏皆有不寐

    中医学认为,不寐是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原因,致使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令神不安于舍而成本病。《素问·病能论篇》云:“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

    心气血虚造成的不寐多伴有心悸、气短、不安、遇事易惊、面色少华、健忘、迟钝。心阴虚,虚火上扰,影响心藏神的功能,则表现为多梦,夜间早醒,五心烦热,夜间潮热,盗汗等症状。

    肝气不锄千表现为想睡但又不能人睡,多梦,易梦见山林树木,有恐惧感,夜卧不安。肝气郁滞日久,则郁而化热,此时不寐表现为人睡困难,心烦,易怒。气机失调日久,则损伤气血,造成肝阴血不足,影响肝藏魂的功能,造成不寐发生的同时伴有魂的功能障碍,此时不寐就伴有狂妄不精。

    脾气虚弱,生化无源,也可导致不寐的发生,常伴有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面色少华、饮食无味等表现。脾藏意主思,思虑过度会影响脾之气机,此时不寐伴有胸中闷乱的感觉,入睡困难,且多梦易醒,醒后疲乏无力,日久导致健忘、烦躁不安的发生。脾运化功能失调,则胃脘部不适,有恶心、反酸、呕吐,影响夜间睡眠,造成不寐的发生。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过盛,造成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可使神不安于舍导致不寐的发生,多伴有憋气、气急、鼾声、咳嗽、咯痰,白天思睡、倦怠。或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而致肝阳上亢,或肝郁化火,木旺侮金,肺失肃降,耗伤肺阴,致呛咳无痰,夜卧难寐。临床表现主要为呛咳阵作,时而升火,辄夜为甚。肾脏对不寐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尤其对老年不寐的发生。肾阴精不足,可使神不安舍,导致不寐。多伴有健忘、五心烦热、耳鸣、口干、梦遗、夜尿频数、倦怠乏力、腰隐痛的特点。

  因此,不寐的发生与五脏的功能有密切关系,五脏的功能失常(或因受邪、或因五脏精气不足、或因五脏之间相互乘侮)均可以导致神不安舍,造成不寐的发生。

  2 不寐之治,首重于肝

  2.1 肝与四脏之关系  (1)经脉相联:《灵枢·经脉》指出,肾经“从肾上贯肝膈,人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说明了肾、肝、肺、心四脏之间通过经脉相联系。肝与脾虽然没有经脉直接相联系,但是,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之间通过经脉相连接,而肝与胃之间可通过经脉联系,因此肝与脾之间可间接相连。(2)五行相关:五脏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生克关系,因此,肝与其他四脏同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五行生克关系。(3)功能相济:肝主疏泄、主藏血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肝之正常升发,肺之正常肃降,左升右降,与人身气机的升降运动密切相关。肝升肺降的正常周转运行促进着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生理活动。肝与脾的功能主要涉及饮食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及脾胃升降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而肝又需要依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提供营养,才能保持疏泄功能的正常。肝与肾的关系主要是精和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血需要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于肝血的化生。中医称之为精血同源,或肝肾同源。(4)七情相系:肝主疏泄,有疏通、畅达、宣泄的功能。肝能舒畅情志,如肝气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和平肝脏功能协调,五志安和,就能保持正常的情志;若肝气亢奋,则见失眠多梦、头痛头胀、目眩头晕等。肝脏疏泄失调时,就会出现上述精神情志的异常。反之,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郁怒,通常可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从而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调等病变,古人日“暴怒伤肝”、“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即为此意。

    通过研究发现,现今之不寐很多是由精神心理因素所导致,如情志不悦、精神过劳、紧张惊吓等。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精神情志活动是以气机调畅、气血调和为基本条件,气血调和则万病不生。肝主疏泄,调畅气血,若肝失疏泄之机,条达之性,则气血失和,病即由之而生。内伤杂病,七情居首,郁生百病,肝当其冲,故情志为病多源于肝。

  2.2 治疗不寐,从肝入手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调情志,喜条达,恶抑郁;肝藏血,血舍魂,由于数谋而不决,或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皆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的藏血功能失调,以至魂不能藏于肝,从而发生不寐。因此在不寐的发病中,肝的影响最为重要。(1)肝火炽盛:肝为刚脏内寄相火,素体阳热过盛,相火亦旺或五志过极,日久化火;或感受  六淫之邪,郁久化火;或恣食肥甘,嗜酒过度,日久积热,火热蕴结肝经,肝热炽盛,冲扰神魂,魂不归舍则病不寐。正如《素问·刺热论》所指出:“肝热者……手足躁,不得安卧。”症见: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眩晕,耳鸣目赤或胁肋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当清肝泻火以安神志,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夏枯草、柴胡、郁金、黄芩、牡丹皮、夜交藤、大黄。(2)肝郁气滞:肝为刚脏,秉春木之性,性喜条达。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则气滞,肝脉布于胸胁,经脉气滞而出现胁肋胀痛。肝藏血,主疏泄,肝气久滞,神明受扰,心神不宁。症见:失眠,胸胁胀痛,食纳不下,嗳气频作,舌红苔白,脉弦。治当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柴胡、茯苓、白芍、制香附、薄荷、酸枣仁、川芎、知母、广木香、青皮、夜交藤、焦山栀、当归。(3)肝血不足:肝体阴而用阳,藏血而舍魂,易动而难静,人卧血归肝,魂亦随之归回于肝,潜藏涵养于血中。若年老正虚,或素禀肝血不足;或久病失血,久病血虚,肝血亏损,血亏气郁,夜卧则血难归肝,魂不归藏而病不寐,正如《难经·四十六难》所云:“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症见:不寐多梦,头晕目眩或终日困倦而难以入眠,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或肢麻筋惕,爪甲枯瘪。妇人月经闭止或少腹疼痛,舌质淡,脉细涩。治宜补肝养血,方用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淮小麦、夜交藤、当归、熟地黄、炒白芍。

    失眠一证,病因繁杂,辨证施治总以五脏功能失调为主。临证常见它脏有病而影响到肝经者或肝经有病而影响到它脏者,相互影响,相互为患,因此也常遇到肝与它脏同病,如肝与心肾同病等。因此根据所涉及的脏腑病变加减用药,并辅之以情志治疗,方可收到更满意的疗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