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中医如何治疗高脂血症

来源:求医问药杂志
摘要:血脂异常是指由脂质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一种病症。其症状分散于中医的眩晕、胸痹、中风等病证中,临床上主要以实验室检测指标为诊断的依据。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

点击显示 收起

  血脂异常是指由脂质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一种病症。其症状分散于中医的眩晕、胸痹、中风等病证中,临床上主要以实验室检测指标为诊断的依据。

    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血脂的调整及降低,消除血脂升高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需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应根据高血脂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降脂疗法。

    一、治疗原则

    高脂血症是由痰浊、瘀血所致的疾病,这两种病理因素之间既可相互影响又可互相化生,并通过在脉道中相互搏结所致血流瘀阻发为本病,它不仅能阻滞气机,还能使水湿停聚、血行不畅致痰瘀加重,痹阻胸阳则发为胸痹,上扰清窍则发为眩晕,闭窍阻络易发为中风。本病病机可以概括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肾虚脾弱为本,痰瘀阻塞脉道为标。治疗上当以化痰祛脂贯穿始终,健脾益肾以固其本,兼用活血理气之品辅助治疗,最终达到降脂的目的。

    二、分型论治

    1.痰湿内阻证形体肥胖,气短懒言,胸闷憋气,眩晕头重,腹胀肢沉,嗜睡,舌苔厚腻,脉弦滑。治法:健脾化痰,祛湿降浊。方用椒目栝楼汤合涤痰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体型偏胖,易疲乏,常伴头晕,胁肋刺痛,烦躁易怒,心悸气短,纳呆,口干,大便不爽。妇女多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3.湿热蕴结证肥胖,易疲乏,头晕,面红,烦渴,出现口舌糜烂,咽喉牙龈肿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化痰,利湿祛浊。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4.脾虚湿盛证体胖,短气乏力,身体困重,四肢痿软,头重头晕,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质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濡。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5.肝肾阴虚证形体偏瘦,头晕少寐,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口燥咽干,右胁隐痛,腰膝酸软,颧红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沉弦细。治法:滋补肾阴,养肝柔血。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

    三、常用中成药

    1.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组成),一次1丸。一日1-2次。可化瘀消症,改善血运。适用于高脂血症伴有胸胁刺痛,入夜尤剧,心悸不安,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等证。

  2.血脂康胶囊(由红曲等组成),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轻、中度患者一日2粒。可健脾消食,除湿化痰,活血化瘀。用于脾虚痰阻引起的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证,也可用于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3.脂必妥胶囊(由山楂、自术、红曲等组成),一次1粒,一日2次。具有消痰化瘀、健脾和胃之功。主治痰瘀互结、血气不利所致的高脂血症,证见头昏、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

    4.通脉降脂片(由笔管草、川芎、荷叶、三七、花椒等组成),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功效为降脂化浊、活血通脉。临床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5.脂可清胶囊(由葶苈子、山楂、茵陈蒿、黄芩、泽泻、大黄、木香等组成),每次2~3粒,一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具有宣通导滞、通络散结、消痰渗湿的作用。适用于高脂血症之痰湿证引起的眩晕、四肢沉重、神疲少气、肢麻、胸闷、舌苔黄腻或白腻等证。

    四、预防与调摄

    针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对本病的预防不仅要注意增强体质锻炼,增强人体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还要防止情志内伤及外邪侵袭,不恣食生冷,不暴饮暴食,保持脾胃的正常功能。平素应尽量维持心情愉悦、注意保暖、调节寒温、少食肥甘滋腻之品。患病后宜及时治疗,以免久病入络,病情较轻可做适当活动,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病情较重者则需适当休息或卧床,以臻早日康复。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