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来源:家庭中医药
摘要:说到高血压病的中药治疗,人们自然会想到要用养阴、重镇的药物,以为非此不可降低血压。当高血压患者被告知要服用补益药治疗,尤其是温热性的补药时,往往不能接受。患者张女士,时年65岁,患高血压病3年,血压不稳,时高时不高。近1个月来血压持续升高不降,虽服降血压药物,但疗效不理想。...

点击显示 收起

  说到高血压病的中药治疗,人们自然会想到要用养阴、重镇的药物,以为非此不可降低血压。当高血压患者被告知要服用补益药治疗,尤其是温热性的补药时,往往不能接受。

  患者张女士,时年65岁,患高血压病3年,血压不稳,时高时不高。近1个月来血压持续升高不降,虽服降血压药物,但疗效不理想。由家人陪伴来求诊中医,患者诉自觉畏寒、耳鸣。诊察患者面色苍白,精神委靡,穿衣较多,四肢冰凉,舌质淡嫩,舌苔薄白,六脉细弱,尺脉尤甚,测得血压为180/105毫米汞柱。

  中医辨证为肾气不足,真阳衰微。治宜补肾助阳。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泡服)5克,鹿角胶(烊化)12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川杜仲20克,枸杞子15克,当归10克,仙灵脾15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3剂。当患者及家属看到处方上有熟附子、肉桂、鹿角胶、巴戟天等补肾壮阳药时,便心有疑惑,问我高血压能服这些药物吗?

  患者告诉我,以前医生用的都是滋阴降压、活血降脂的药物,从未开过此类温热药。很明显,她害怕服药后血压会更高。我耐心地告诉患者及家属,中医治病既要辨病,更要辨证。这次的处方是根据患者具体的证候表现而用药,可大胆服用,并注意每天测量血压变化。患者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试服药物,经服用3剂中药后,血压下降为l60/96毫米汞柱,信心倍增,续进9剂。复诊时,患者血压下降至150/90毫米汞柱。后嘱患者服六味地黄汤(丸)巩固疗效。

  高血压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甚则眼花,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眩晕”有虚实之分,内外损伤之别。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其出发点不在于单纯降低血压,而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和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近年来的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确有降压、改善心脑血流供求失衡的作用,因而能明显改善症状,促进心脑血管病理改变的康复。

  临床辨证大概可分为阳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阳虚型,与此同时又存在着内风、血瘀、痰阻三个兼证。如阳亢型,治以泄热平肝之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阳亢型,治以育阴潜阳之法,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之法,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以滋阴助阳之法,方用地黄饮子加减:阳虚型,治以补肾壮阳之法,方用肾气丸加减。对于三个兼证则可在上述原方药的基础上加味。如兼内风者,加入熄风药;兼痰阻者,加入祛痰利气药;兼血瘀者,加入活血化瘀药。

  从上述辨证分型可以看出,高血压病是本虚标实之证,不能一概以为高血压病就是实证。因此,医者要在认真细致地辨证论治基础上处方用药,才能药到病除。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