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论古人制方之原则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古人制方之原则讲究君臣佐使,最早见于《内经》。如《伤寒论》中麻黄汤,君臣佐使颇为严密。然同一书中有小青龙汤,则难言何药为君,何药为臣。张元素尝云力大者为君,而小青龙汤8味药用量相当。...

点击显示 收起

  古人制方之原则讲究君臣佐使,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如《伤寒论》中麻黄汤,君臣佐使颇为严密。然同一书中有小青龙汤,则难言何药为君,何药为臣。张元素尝云“力大者为君”,而小青龙汤8味药用量相当。故莫枚士在其《研经言》中谓“古经方必有主药,无之者,小青龙汤是也”。然则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之证,其散外寒者,有麻黄桂枝;其化内饮者,有姜辛夏味,芍药甘草和营调中。故是方乃对证而发,亦为有制之师。

  由是观之,后世制方,效法于小青龙汤者,不乏其例。如小续命汤治中风,针对六经形证而设,药味涉及六经。又如丹溪越鞠丸,统治六郁,香附苍术芎曲栀子等分为丸,皆属此类。他如《千金方》白薇丸治月水不利无子;《圣济总录》治一切中风瘫痪痿痹痰厥之大活络丸等大方,亦难以君臣佐使释其方义。但是其组方合理,临证用之有效,故又不可以杂乱视之。

作者: 朱祥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