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小建中汤调理小儿体质虚弱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小建中汤所治虚劳诸证,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所致。虽然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组成药物仅差一味,但功能主治却自此而变。小建中汤所治之证,中气虽虚,但表尚未和,所以不敢大补,故仍以桂枝和营卫。...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主治虚劳里急证,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小建中汤所治虚劳诸证,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所致。此方是由桂枝汤倍芍药而重用饴糖变方而来,意在温中健脾,调补气血。

  名“小建中”者,谓小小建立中气也。虽然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组成药物仅差一味,但功能主治却自此而变。

  小建中汤所治之证,中气虽虚,但表尚未和,所以不敢大补,故仍以桂枝和营卫;倍芍药加饴糖,以甘温药为主,伍以辛酸,以成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之剂,意在调建中州,使阴阳相生,中气自立;中州调建,营卫自和,津液可生,汗出乃解,虚劳诸证可除。

  近年来,随着经方的推广普及,临床上小建中汤用途越来越广泛。各种慢性病所引起的体质消耗,体力衰竭,且病情复杂,病势缠绵者,方证相合,皆可用之。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小建中汤加味调理小儿虚弱体质,得心应手,现介绍典型病例如下:

  患儿刘某,3岁,出生后即体弱多病,稍受风寒,就感冒咳嗽、发热不止,服一般感冒咳嗽药疗效不显;稍有不慎,就会高热持续不退,每病必住院以“支气管肺炎”输液、雾化治疗7~10日才能好转出院;如遇季节气候变换,最易复发。近两年来,平均每年住院5~6次,患儿家属身心疲惫,遂求助于中医。

  刻诊:患儿体型瘦小,毛发枯黄,唇干舌红无苔,脉细数。问诊,其母言患儿平素易烦易怒,入睡后易惊易哭,夜汗明显,常湿透背心;熟睡后磨牙、说梦话经常发作;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常“粪若羊矢”。

  且患儿挑食、厌食明显,喜食香甜零食,基本不吃蔬菜水果;稍食生冷油腻饮食就会腹痛、腹泻,服消炎止泻药后,又会4~5日不解大便,非得用“开塞露”不可。稍受风受凉,就会鼻塞,流涕,喷嚏不止,也用过“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许多增强抵抗力的药,没有明显效果。

  笔者细思之,该患儿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日久而致中焦虚寒,气血不足,所以易感外邪,往往表里同病,最宜小建中汤加味治之。

  组方:桂枝10克,炒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克,生姜15克,饴糖30克,鸡内金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生麦芽15克。

  开水先浸泡20分钟后,再煎煮10分钟,过滤去渣,得药液3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上方服3剂后,其母喜言,患儿饮食明显增加,能知腹中饥饿,吃饭香;入睡后安静了许多,夜汗明显减少;服药期间,大便每日一次,量较多。效不更方,嘱患儿家属,隔日一剂,继续服用,连服5剂。同时,注意纠正患儿不良饮食习惯,加强营养,添加蔬菜水果,保持胃口良好,以观后效。

  2月后电话随访,家属告知,患儿体质明显增强,体重有所增加,胃口保持良好,挑食偏食明显改善;两月来,未再发生感冒咳嗽。且家属特意反馈,此方煎成后,口感良好,小儿最喜欢喝,喝后吃饭香,睡眠好。

  按:小建中汤加味改善小儿虚弱体质,效果显而易见。临床上,许多医生的第一印象,小建中汤是治“虚劳病”的。殊不知,小儿体质虚弱的许多症候却十分符合小建中汤的方证。特别是,临床上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导致许多小儿形成了“小建中汤体质”,所以,小建中汤在儿科使用机会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小建中汤方中所用的饴糖,是用高粱、米、麦、玉米等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其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生津润燥之功用,入药最好烊化冲服。此药大多数药房药店都不销售,临床用之,多不易觅得;且由于制作工序繁琐,即使觅得,宜多掺假,用之影响疗效。

  在饴糖十分难寻的情况下,笔者有一简单的替代方法:用生麦芽40克,红糖30克,加500毫升水浸泡后,文火先煎20分钟,滤取药液200~300毫升,再与方中他药共煎,其效果虽逊于饴糖,但总不至于失真。

作者: 杨鸿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