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艾灸疗法

灸法的传承与创新—9 7 3计划灸法项目概览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灸法,与中药、针刺并列为中医三大疗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然而,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灸法的发展停滞不前,理论与技术创新力度不足。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中医药发展,2008年国家科技部立项了我国首个灸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

点击显示 收起

  灸法,与中药、针刺并列为中医三大疗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然而,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灸法的发展停滞不前,理论与技术创新力度不足。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中医药发展,2008年国家科技部立项了我国首个灸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NO.2009CB522900),灸法的发展与创新迎来了新的契机。该项目着眼于当前灸法临床研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以艾灸有效病症为切入点,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艾灸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问题,揭示艾灸疗效产生的关键因素、灸疗热敏规律及其科学基础,阐释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建立艾灸量效关系和应用规律的技术平台,完善和发展中医灸法理论。项目实现了灸法理论和技术创新,提高了中医灸法临床疗效.推动了灸法存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一、灸法具有啊些作用与优势?
    灸法是一种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主要是由艾叶经加工而成的艾绒。常用的艾灸方法有温和灸、隔物灸、麦粒灸、化脓灸等。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舒筋活血、回阳固脱、益气升陷、消瘀散结、防病强身等作用,且疗效显著、效果独特,适应症广泛,取材便利,简便行既是针灸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自我防病保健的有效手段。我国民间流传着“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等,说明艾灸疗法深受群众的喜爱。
    二、灸法主要可以防治啊些病症?
  973计划灸法项目组建立了“古今针灸文献信息库一灸法数据库”,为进行艾灸疾病谱研究、灸法的优势病症和有效病症的研究等提供了文献支撑。运用该数据库,对灸法疾病谱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灸法被广泛运用于364种病症的治疗与预防,涉及运动、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妇科、男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疾病。其中,适宜病症为胎位不正、腹泻、结肠炎;常用适宜病症为尿失禁、痛经;次常用适宜病症为膝骨关节炎、颞下颔关节综合征、软组织损伤、足跟痛、哮喘、尿潴留、带状疱疹。灸法的适用人群广泛,老人、小孩,乃至孕妇,均可结合病情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灸法进行相应治疗。只要能正确掌握灸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灸法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三、影响灸法疗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73计划灸法项目组以艾灸优势病症为载体,现已初步证实了:灸材、灸法、灸位、灸量及机体反应性是影响灸效的关键因素,合理运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明确了艾为最佳灸材,热敏态穴位是灸疗的最佳灸位,最佳灸量的组合可以提高疗效。
  ①施灸材料——灸材
  “艾”是灸法常用的施灸材料,与桃枝、桑枝、药锭、灯心草、易发泡材料等其他灸材相比,艾的温热特性更为显著。与热水、烟条、激光等比较,在效应量及效应的全面性方面,也以艾为佳。通过灸材研究,证实艾具有特殊性,在灸材中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3年陈艾比新艾在有效性、安全性上有优势。
  ②施灸方法——灸法 
  施灸方法多种多样,有温和灸、隔姜灸、隔药饼灸、麦粒灸等等。本项目组研究显示,温和灸、隔药饼灸、隔姜灸、隔蒜灸等不同灸法的光热特性、局部效应和整体效应不同,用于治疗不同疾病各具优势。例如,隔药饼灸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疗法;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肯定;温和灸、隔姜灸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具有可靠疗效;特定波长激光灸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效方法之一。
  ③施灸量——灸量
  艾灸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疗程等均可对相应疾病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本项目组通过研究发现,温和灸每穴10 min,2天1次,治疗时间6周为高胆固醇血症最佳治疗方案;类风湿关节炎采用隔姜灸治疗60天明显优于隔姜灸治疗30天。提示:(1)不同灸量刺激是影响穴位局部温度的重要因素;(2)一定程度的灸量才能产生机体保护作用,治疗效果和较佳灸量相关,而非最强灸量;(3)不同灸量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
  ④机体状态——热敏态与静息态
  对于艾灸等外界刺激,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出现热敏灸感)与静息态(出现局部表面热感)两种状态之别。腧穴发生热敏与疾病高度相关且具有普遍性;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腧穴热敏高发区。项目组研究显示选取热敏态腧穴施灸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选穴施灸。
    四、灸法的安全性研究有什么新结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艾灸过程中产生的艾煅等 艾灸生成物的安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艾灸生成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成为灸法研究的热点之一。
    艾烟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含呋哺结构的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及一些酯类、烃类和含羟基类的化合物,并有极少量挥发油成分。大量的小分子芳香烃类物质是艾烟区别其他烟气的特点。研究表明,艾灸生成物的浓度是评价灸法安全}生的关键因素。项目组通过系统的研究,证实在普通临床施艾环境下,艾灸是安全的,并提出了艾灸诊室空气质量标准草案。
  五、灸法研究在理论方面有什么新观点?
  ①提出并构建了艾灸温通温补的学术理论体系
  艾灸的温热作用既可产生温补效应,亦可产生温通效应。项目组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以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为载体,在临床研究中证实艾灸能够显著改善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的虚寒症状,保护胃黏膜,通过靶点针对性的调节作用与整体调节作用共同发挥扶正固本的温补作用;亦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调节机体急、慢性气血不通的状态,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抑制炎症等多环节、多靶点作用,达到行气活血、疏经通络,恢复机体内环境气血通畅、通和的作用。项目组还通过动物实验从脏器保护:信号传导通路等角度阐释了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初步总结出艾灸温通温补效应具有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②提出并形成了“艾灸温补脾胃理论与治法”
  创新发展中医灸法理论与治法,应用灸法“温补脾胃”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肠道疾病,以温养脾胃立法,提出了“灸法温补脾胃,调和肠腑气血”治疗肠腑病症的学术观点。在温养脾胃总法则下,具体治法又同中有异,溃疡性结肠炎注重调和阴阳,克罗恩病重在补肾通络,肠易激综合征侧重疏调肠腑气血;形成了“艾灸温补脾胃理论与治法”学术思想体系。
    ③提出并验证了“腧穴热敏化灸疗”新理论
    973计划灸法项目组通过研究,提出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热敏化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热敏态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消敏灸量是灸疗的最佳灸量即个体化饱和灸量。与西药、针刺、传统灸法比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哮喘、过敏鼻炎、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热敏灸疗效更佳。
   六、灸疗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有什么新进展? 
  艾在燃烧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热、光、烟、灰烬等生成物,973计划灸法项目组通过将艾灸热、烟分离的研究发现;热、烟均为艾灸治疗中的有效因素,尤以热、烟结合的效应最好,其次为有热无烟,再次为有烟无热。可见,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灸生成物均为艾灸起效的重要因素,而人体对艾灸的温热刺激、光辐射及其生成物的反应是艾灸起效的科学基础。
  艾灸的红外辐射光谱以靠近近红外并以远红外为主,显示温热刺激是艾灸起效的重要方式。穴位有其自身的特征性红外辐射光谱,且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穴位的红外辐射光谱存在差异。项目组观察到隔附子饼、隔姜和隔蒜等3种隔物灸的红外辐射光谱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一致,提示穴位对传统隔物灸的共振红外辐射和匹配吸收是传统隔物灸起效的重要机制。模拟人体穴位的特征性红外辐射光谱对膝骨关节炎、放/化疗肿瘤患者等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艾灸刺激可引起机体皮肤至肌肉不同组织的多种感觉型感受器以及不同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说明艾灸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效应是多环节、多靶点的。
  艾灸可通过激活穴位,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以达阴平阳秘。目前研究认为,艾灸的主要作用机理是由艾叶/绒燃烧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人途径,刺激信号传人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传出,对机体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循环系统等实施调控,从而调整机体内环境,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七、灸法进一步推广及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些研究的意义何在?
  973项目“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对传统灸法理论进行了现代阐释,从灸法的作用规律、作用机理、安全性、优势病种、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成了业界共识,为灸法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对传承、发展、创新灸法理论和灸法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意义深远。今后应在现有灸法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灸法优势病种,进一步深化、细化灸法研究,形成系统化的、普适性的灸法作用机理和应用规律,并全面开展灸法的标准化研究,为灸法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奠定基础。
作者: 赵百孝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