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刁吉祥:益气升举治尿血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溺血反复发作4月余。患者溺血经常复发,溲时不痛,多处求医,诊断不明。虽有时溺血亦能暂止,但终未能根治。见症:面色萎黄,倦怠无力,除溺血外,午后尚有低热,口渴思饮,少腹坠胀,脉洪大,舌质嫩红,苔薄白。...

点击显示 收起

  在疑难重症的救治中,充分发挥中医学优势,分析病情,探微索隐,理法方药融会贯通,常可迅捷取消。

  陆某,男,65岁。溺血反复发作4月余。患者溺血经常复发,溲时不痛,多处求医,诊断不明。阅其病历,有辨为肝肾阴伤,予以清滋肝肾之剂;有辨为膀胱湿热蕴结,投以凉血止血之品;有给予抗炎、止血等输液治疗等;虽有时溺血亦能暂止,但终未能根治。如此缠绵数月,邀余诊治。见症:面色萎黄,倦怠无力,除溺血外,午后尚有低热,口渴思饮,少腹坠胀,脉洪大,舌质嫩红,苔薄白。血常规:见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2,红细胞3.08×1012/L,血红蛋白0.98g/L。尿常规:肉眼血尿,蛋白(-)镜检:红细胞(+++),白细胞偶见,无管型。结核菌素试验(-);B超报告:除肾有轻度积水外,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均未见异常。

  处方:炙黄芪20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当归10克,炙升麻6克,柴胡3克,炒青皮6克,茯苓10克,甘草6克,仙鹤草15克,炒槐花10克,红枣5枚,每日1剂,共6剂。

  二诊精神转佳,面色有华,午后体温在37.5℃以下,溺血已止。仍呈原方继进,6剂。三诊:热退,神振纳旺,面色红润,舌淡苔薄,脉象转缓。辅检:小便常规除白细胞偶见外,余无异常。B超示,肾积水消失。嘱服补中益气丸以巩固疗效,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溺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血块夹杂而下的一种疾病,多无疼痛之感。此证成因《内经》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之说。本例呈现一派本虚标实之候。午后低热,脉虽洪大,但重按无力;虽有口渴,但舌质嫩红,均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而导致气不摄血。少腹坠胀,为气虚下陷,患者年逾花甲,素体中虚,溺血日久,血虚则气无所附,则气亦虚,加之复进寒凉之品过多,以致脾气耗伤,运化失职,升清无权,则统血无力,血不循经,出血难以控制。宜益气健脾、升阳提摄,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故可获效收功。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