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妇科疾病验案3则

来源:中医人
摘要: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方由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组成,杵为末,水煎服。本方药用薏苡仁甘寒利湿,败酱草苦寒解毒排脓,更用小剂量辛热之附子破积聚,血瘕寒湿,神农本草经,以其辛热助阳行血,破散癥瘕而内消肠痈。笔者师其方义,适当加重附子用量,加强温阳补肾之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 原方由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组成, 杵为末, 水煎服。本方具有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效, 主治“腹皮急, 按之濡,腹内有痈脓”。本方药用薏苡仁甘寒利湿, 败酱草苦寒解毒排脓, 更用小剂量辛热之附子破积聚, 血瘕寒湿, 神农本草经, 以其辛热助阳行血, 破散癥瘕而内消肠痈。笔者师其方义, 适当加重附子用量, 加强温阳补肾之作用, 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属寒湿内积者, 疗效颇佳, 现举验案3则如下。

1、经期延长案

段某, 女, 38岁。初诊日期: 2009年8月12日。患者于1年前人工流产后出现月经行经时间延长,淋漓近20日, 即或月经已净, 则白带增多, 且不时夹有血丝。1 年来逐渐出现腰痛、乏力, 腰背怕冷, 小腹隐痛; 月经周期尚准; 舌淡白、舌苔薄白有津, 脉沉缓。中医诊断: 经期延长; 辨证: 肝肾虚寒, 寒湿淤积胞宫; 治法: 温补肝肾, 利湿调经; 方用薏苡附子败酱草散加味。

处方: 制附片(先煎40 m in) 30 g, 薏苡仁30 g, 败酱草30 g, 仙灵脾30 g, 黄芪30 g, 白芷20 g, 皂刺20 g, 炮姜30 g, 炙甘草20 g, 当归15 g, 川芎15 g, 桃仁20 g, 泽兰20 g, 红花20 g, 香附15 g, 艾叶15 g。3剂。每日1剂,两煎取汁600 m,l于经前3至5天分3次服用。

二诊( 8月27 日) : 患者于8 月17日自觉月经即行。于20日行经, 第二日量多、色红, 行经5天后干净,经后少许白带; 腰痛、怕冷、乏力、小腹隐痛等症明显好转; 舌淡白、苔薄白有津, 脉沉缓。方药取效, 嘱其于下次经前再依原方煎服4剂。

三诊( 9月26日) : 本月19日行经, 经量正常, 经期5天, 经净后无白带; 腰痛、乏力、怕冷亦消失, 精神佳,略有手足冷感; 舌淡红、苔薄白有津, 脉缓有力。

按: 此例患者由于人工流产后导致胞宫内伤, 经期延长, 乃至气血损耗, 如此反复, 终致下焦肝肾虚寒, 故出现腰痛、腹痛、腰背怕冷、乏力; 阳虚寒湿内生, 湿邪趋下, 故月经淋漓不断, 白带增多。观舌质淡白、脉沉缓,肝肾虚寒病机可证。今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加仙灵脾以温扶肾阳, 祛除内湿; 效法透脓散(黄芪、当归、炮山甲、皂刺、川芎) , 炮穿山甲以白芷代, 本方可益气托毒,有利于修复胞宫损伤, 兼燥除内湿; 效法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 , 并用泽兰、红花、香附、艾叶以温肝调经。药证合拍, 一诊而获良效, 再诊而病愈。

 

 

2 带下案

陈某, 女, 40岁。初诊日期: 2008年2月26日。患者半年前出现腹痛、小腹下坠感, 白带异常增多,阴部潮湿瘙痒明显; 月经周期正常, 经量正常, 色暗红,夹有血块; 平时怕冷, 五心烦热。刻下: 白带量多, 色白夹黄, 味臭浊, 下身水湿浸渍不适感明显; 小腹部有下坠感; 长期腰痛, 经行加重, 伴小腹冷痛; 舌淡青、苔白腻水滑, 脉沉。诊断: 带下; 辨证: 肾阳虚, 寒湿下注, 兼夹虚火; 治法: 温肾扶阳, 燥湿止带, 兼清虚火。处方: 制附片(先煎40 m in) 30 g, 薏苡仁30 g, 败酱草30 g, 乌贼骨30 g, 白芷20 g, 皂刺20 g, 仙灵脾30 g, 菟丝子30 g, 补骨脂30 g, 黄柏20 g, 砂仁12 g, 炙甘草20 g, 生龙骨30 g, 生牡蛎30 g, 山药20 g, 苦参6 g, 黄芪30 g, 肉桂15 g。4剂。每日1剂, 两煎取汁600 m,l 分3次温服。

二诊( 3月4日) : 患者服方3剂后, 白带明显减少,下身水湿浸渍感随之好转, 4剂后白带基本消失, 五心烦热亦明显减轻, 腰痛、腹痛消失, 无小腹下坠感; 舌质淡白、苔薄白有津, 脉沉。上方减去乌贼骨、皂刺、苦参,加炒杜仲20 g。3剂。

2010年1月8 日患者因感冒求治, 问其带下病情况, 诉服药7剂后痊愈, 体质胜于以往, 至今正常。

按:古云“十女九带”, 可见带下病为妇女常见疾病。此病导致妇女阴部湿痒, 临床常伴腰痛、腹痛等症状。本例带下无度, 阴部湿痒浸渍难忍, 是为此病之重者。观患者腰痛、腹痛, 怕冷, 五心烦热, 带下夹黄; 舌淡青、苔白腻水滑, 脉沉, 为一派肾阳虚, 阳不化阴, 寒水泛滥, 下注阴窍之象。。肾主气化, 今肾阳虚气不化水, 导致内湿浸淫。故治疗中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大剂制附片合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黄芪、肉桂温肾扶阳, 以阳化阴; 薏苡仁、败酱草、乌贼骨、白芷、皂刺、生龙骨、生牡蛎、山药、苦参利湿燥湿止带下; 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清收虚火。全方共奏温补肾阳、燥化寒湿、清收虚火之功。

3 癥瘕(慢性盆腔炎)案

黄某, 女, 38岁。初诊日期: 2009年11月3日。患者3个月前出现右侧少腹疼痛, 自服药物后疼痛缓解。半月前体检时B 超检查发现右侧输卵管卵巢囊肿( 75 mm ( 58mm) , 伴子宫后方积液, 随即输液(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 10天后复查, 囊肿未见缩小。刻下:右侧少腹部隐痛不适, 小腹胀满; 腰酸困疼痛, 白带量多清稀, 略有异味; 舌淡青、夹瘀点、边有齿痕, 舌苔白、水滑, 脉沉迟。平素腰骶部以下怕冷, 劳累后腰痛加重, 进冷食则腹胀明显。查体: 右附件区轻度压痛, 未触及明显包块。B超检查基本同前。辨证: 肾阳虚, 水湿血寒内结; 治法: 温肾扶阳, 温血除湿, 活血散结; 方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处方: 制附片( 先煎40 m in) 30 g, 薏苡仁30 g, 败酱草30 g, 桂枝15 g, 茯苓30 g, 赤芍药15 g, 桃仁15 g, 牡丹皮15 g, 白芷20 g, 皂刺20 g, 夏枯草30 g, 生牡蛎30 g, 仙灵脾30 g, 菟丝子30 g, 白芥子30 g。5剂。每日1剂, 两煎取汁600 m,l分3次空腹温服。

二诊( 11月9日) : 诉服药后泻下水样物, 夹黏滞大便4次, 腹胀消失, 腰痛、腹痛明显好转, 腰骶部觉发热,白带减少; 舌淡白、苔薄白, 脉缓有力。效不更方, 前方继服5剂。

服上药3 剂后复查B 超示: 右侧包块消失。患者已无不适, 嘱其将剩余药物服完即可。

按 本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导致癥瘕(慢性盆腔炎)病。患者长期腰骶部以下怕冷, 伴腰痛、腹痛, 提示患者为肾阳虚体质, 一旦感邪, 极易邪从寒化, 导致腹部包块形成。通过中医辨证论治, 采用温肾扶阳、温化寒湿、温血散结法获得速效。

4 体会

薏苡附子败酱散本为肠痈内成、渐化疡脓而设。究其病机, 当为机体阳气不足, 邪从寒化、湿化。临证中常可见到诸多妇科疾病具有相同病机者, 遵异病同治的法则, 笔者用此方治疗辨证属阳虚不足、寒湿内积之妇科经带杂病, 每获良效。遵循“阳主阴从”的阴阳本质关系, 笔者常重用附子至30 g 以上, 旨在重剂扶阳, 以阳化阴, 散寒除湿。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亦要兼顾! 女子以血为本“肝肾同源”的特点, 依据不同病证, 可随机选用活血调经之泽兰、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香附、艾叶, 收涩除湿之乌贼骨、山药、白果、白芷, 益气托毒、散结破积之薏苡附子败酱散本为肠痈内成、渐化疡脓而设。究其病机, 当为机体阳气不足, 邪从寒化、湿化。临证中常可见到诸多妇科疾病具有相同病机者, 遵异病同治的法则, 笔者用此方治疗辨证属阳虚不足、寒湿内积之妇科经带杂病, 每获良效。遵循“阳主阴从”的阴阳本质关系, 笔者常重用附子至30 g 以上, 旨在重剂扶阳, 以阳化阴, 散寒除湿。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亦要兼顾! 女子以血为本“肝肾同源”的特点, 依据不同病证, 可随机选用活血调经之泽兰、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香附、艾叶, 收涩除湿之乌贼骨、山药、白果、白芷, 益气托毒、散结破积之黄芪、炮穿山甲、白芷、皂刺、生牡蛎, 温阳补肾之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炒杜仲、巴戟天等, 执其本而达其标, 则可获全功。

作者: 巨邦科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中医科 2011-3-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