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小柴胡汤与协调疗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没有用过小柴胡汤的临床医生(中医)应该是不存在的。善于使用小柴胡汤、善于使用小柴胡法,至少可成一方名医。而当代有一位老先生,在小柴胡汤理法的基础上,独创一协调疗法,并以此疗法为重要组成部分,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三部六病学说把治疗疾病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纠偏疗法,一类是协调疗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没有用过小柴胡汤的临床医生(中医)应该是不存在的。

  善于使用小柴胡汤、善于使用“小柴胡法“,至少可成一方名医。

  读当代医家赵恩俭所著《伤寒论研究》,在读书笔记中摘录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善于用柴胡,善于用小柴胡的理法,在变通当中可得无限‘法门’,真是妙难尽述的。”

  而当代有一位老先生,在小柴胡汤理法的基础上,独创一“协调疗法”,并以此疗法为重要组成部分,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这位老先生就是山西籍名医刘绍武。

  “三部六病学说”把治疗疾病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纠偏疗法,一类是协调疗法。“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病证的表现形式,解决疾病的方法无外乎两大疗法。一是凡机体出现对抗性疾病应变态势,表现为大热、大寒、大虚、大实之证时,则采用对抗的办法,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叫做纠偏疗法。一是凡机体出现非对抗性的疾病应变态势,表现为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阴阳错杂之证时,则采用非对抗的办法,平和阴阳,调畅气血,协调机能,这叫做协调疗法。”

  在协调疗法中,小柴胡汤是整体协调的基础方:“人类整体气血失调普遍存在,并且成为许多疾病的广泛内因……协调疗法模拟饮食物进入人体后的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通过人体自身的自然疗能的恢复,来达到机体内部调控机制发挥作用……。寒、热、补、泻、升、降、收、散四个本质八个方面构成了中药的基本属性,通过选择,只有小柴胡汤在配伍上具备了这个条件,在整体上达到了和调五脏、洒陈六腑的功能……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体会,小柴胡汤以苏子代半夏,降而下气,利膈宽肠,可除半夏之燥弊。在非呕吐、恶心疾病中,以川椒代生姜,温中散寒,解郁温中,热而不伤津液,并有解痉缓急止痛之功。这样既不失原方剂的组方精神和临床疗效,又使得方剂更加平和,更名为‘协调基方’。协调基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引文出自马文辉教授主编的《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一书)。

  一日,和马文辉教授聊起小柴胡汤,马文辉说:“小柴胡汤所体现的和法和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基础方的协调疗法并不属于同一层次,后者要高于前者,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

作者: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2012-8-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