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温胆汤治梅核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1985年3月初,刘姓女,43岁,因咽不不适,求诊于家父。自诉一年多来,咽部不适,如球状物梗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心胸满闷,心情急躁易怒。观其舌红苔黄腻,家父诊后云:咽喉乃人之要道,呼吸、纳食必经之路,岂容阻塞不通。此多因肝郁日久,气滞不畅,然久之则水液失谢失常,痰湿郁结,加之郁火,相互搏击,气机交......

点击显示 收起

  1985年3月初,刘姓女,43岁,因咽不不适,求诊于家父。自诉一年多来,咽部不适,如球状物梗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心胸满闷,心情急躁易怒。若遇心情不畅,或感冒之后,症状加重。观其舌红苔黄腻,家父诊后云:咽喉乃人之要道,呼吸、纳食必经之路,岂容阻塞不通。此多因肝郁日久,气滞不畅,然久之则水液失谢失常,痰湿郁结,加之郁火,相互搏击,气机交阻,故中医称之为痰核,也称梅核气。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竹茹6克,枳壳9克,瓜蒌10克,陈皮6克,半夏6克,云苓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9克,桔梗5克,枇杷叶6克,香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药后症状减缓,胸宽气畅。前方加白芥子6克,川朴9克,前后服药13剂,症状缓解,病渐向愈。

  父云:梅核气称气痰,多由七情郁结,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化痰而成。痰凝气滞上逆咽喉而发病。治疗当重气、火、痰三者,治以温胆汤有良效。若见气盛者,加理气之品,如川朴、枳壳、瓜蒌、沉香;火盛者,加栀子、龙胆草、黄芩、石膏等品;痰盛者,加祛痰开泻肺气之药,如炒苏子、浙贝母、杏仁、桔梗、桑白皮等药;日久燥热伤阴可加养阴润燥之品,如天冬、麦冬、知母、生地、元参、沙参、枇杷叶等。此外,对患病时间较长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耐心解释病情,以解除患者心理负担。

作者: 王金亮 2013-1-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