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印象周村——中醫老字號

来源:家庭中医药
摘要:起源于周村古商城的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是在十几家中医老字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现存的文物古迹看,大约在唐宋时期,周村已经开始形成市镇,并有中医和卖药的店铺存在。明朝晚期,周村作为一个商业城市突然发达起来,城市人口增长,贸易繁盛,各种行业兴起,医药业随之发达。南方的川贝、蜀椒、浙贝、冰片等,西来的......

点击显示 收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历经了6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作为过来人,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起源于周村古商城的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是在十几家中医老字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现存的文物古迹看,大约在唐宋时期,周村已经开始形成市镇,并有中医和卖药的店铺存在。明朝晚期,周村作为一个商业城市突然发达起来,城市人口增长,贸易繁盛,各种行业兴起,医药业随之发达。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记载。明朝隆庆以后,山西、陕西大量移民东来,许多当地商人也看好山东市场的潜力。周村处于南部泰莱山区和北部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又是古代南北东西交通的枢纽,寺庙众多,自然环境优越,成为各方客商投资的最佳选择。一时,山陕、两广、江浙、川徽以及西北甚至国外的商人纷至沓来。药材作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成为周村古商城的一个主要经营方面,一度仅周村大街上的药店就达数十家。

  南方的川贝、蜀椒、浙贝、冰片等,西来的藏红花、麝香、冬虫夏草等,东北的鹿茸、人参、虎骨等,东面海上进口的各种番药等,都汇集到这个商业重镇上来。方圆几百里的居民,都要到这儿来买药。一些县城的小药铺,也要来这里批发。每年的春秋季节,周村的各种庙会特别多,彼时都少不了药材市场。从事药材生意或行医,是当时最为可靠的职业。逐步形成、发展壮大起来的药店诊所,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如较早的天德堂中药店,经营的药品齐全,质量可靠,因而赢得了广泛的信誉。同4-堂,设有内科、外科等科室,聘请名医坐诊,尤其是治疗各种疾病的膏药最有特色。他们与大德生、宝山堂、荣德成、乐善堂、天德堂等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走上公私合营道路,都并入了国营单位。

  抗战时期,占领周村的日本军队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药品控制得更加严格。爱国的济生药房的医药界人士在抗日部队派人进城联络时,千方百计及时供应部队需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为八路军渤海军区运送药品时,遭日本鬼子抓获,被杀害于济南。

  广和堂老中医王福山,以专治各种小儿疾病闻名。1952年,他与永寿昌老字号及十几名老中医联合成立周村中医联合诊所,即淄博市中医院的前身。

  现在的周村古商城大街中段路东的民俗展览馆,即市中医院的原址。原址为古典商埠里的四合院,二层楼,是古商城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屋子的楼上楼下都能串通起来,非常方便医务人员、病人通过。展馆内现在还有中药药橱子,是中医老字号较早的文物了。当时的科室设置有诊室、药房、仓库、办公室、财务、总务办公室、宿舍等。管理人员、所长、主任都是由名老中医兼任。老中医们以诊所为家,早上班、晚下班,任劳任怨,不计工作时间,夜间晚间,只要病人需要,随时接诊。所以,诊所医疗信誉很高,病人来自本地、济南、滨州、潍坊等地。

  后来诊所逐渐扩大,在丝市街教堂西侧、朝阳街、吴家胡同都新建开设了门诊、病房。后改为周村区中医院、淄博市中医院。60年代在周村桃园村征用两个民房大院,有50多间房子,曾用“市干部疗养院”一名,也收治肝病病人。

  经过几代中医人的艰苦奋斗,当初的老字号中医诊所如今焕发出新的青春。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