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传承千年的文并茂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后来,随着宋元雕刻印刷术的发展,书籍中附有的各类形式插图大大增多,不仅仅在小说类读物中,在经史子集、自然科学等门类的书籍中也出现了文字与绘图的相辅相成。宋时期,曾经出现过短暂的重文轻图现象,届在元曲、杂剧、小说崛起及木刻彩印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届有所改善,书坊配合当时的社会风尚,为增加卖点,聘请名家为......

点击显示 收起

  绘本一物其实并非时尚的产物,中国历来便有“图书”一词。我国清末民初藏书家叶德辉说:“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图画向来被认为有在书中起辅助叙事的功能。
  早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记载描绘了大量神话生物的图谱。后来,随着宋元雕刻印刷术的发展,书籍中附有的各类形式插图大大增多,不仅仅在小说类读物中,在经史子集、自然科学等门类的书籍中也出现了文字与绘图的相辅相成。宋时期,曾经出现过短暂的重文轻图现象,届在元曲、杂剧、小说崛起及木刻彩印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届有所改善,书坊配合当时的社会风尚,为增加卖点,聘请名家为书籍配上时称“绣像”、“全相”的插图。这些插画较之前更臻完美,在辅助说明的实用功能外,增添了艺术风采,如《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谱》等。艺术家可以说是图文书发展的最大推手,他们将书籍的插图视为施展自己艺术的舞台。自晚明以来,文人雅士流行为风尘女子写真,如明刊的《闲情女肆》、清初的《百美图咏》均属此类书刊。
  入清以后,戏曲、小说出版风气虽不如晚明,但山川、地理等经世致用图籍却大为增多。到了光绪,在石版印刷术的带动下,出现“图”反辅为主的现象,《点石斋画报》正是“以图叙事”的新做法。《二十四孝弟诗图合刊》描述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从夏朝(大舜耕田)讲到宋代黄庭坚(庭坚涤器),故事情节虽带有神怪色彩,却是古时幼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全书采用一文一图相互对照刊印的方法,是图文并茂的最佳刊本。清乾隆间世德堂刊本《西游真诠》,是道士陈士斌评述的刊本,成书约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此后不断翻刻,至清末有近二十家书坊的刻本,是一部相当流行的本子。该书卷前附插图二十幅,一图一赞,前四幅绘唐玄奘、孙行者悟空、猪八戒悟能、沙和尚悟净等四位故事主角,后十六幅则描绘故事情节,如“灵根育孕源流出”、“须弥灵吉定风魔”等。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读图时代是清末民初,此时大城市迅速形成,大众文化日渐自成一格。不少报纸开始随报奉送一种石印的画页,页面上大都是时事新闻,一目了然,目不识丁者也能够看懂大概,因此“画报”传播很快,辛亥革命前市面上流通的就已达到70多种。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八大卷《图画日报》就是这种早期画报的经典。现在看来,《图画日报》称得上是晚清的上海乃至中国写实社会众生的巨型画库,它的认识价值以及包含的内容,显然不是同时期的任何文字作品能够替代的。
后来在受到“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推进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在鲁迅先生的积极倡导下,陶元庆、丰子恺、钱君陶等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们,又将中国的书籍插图艺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我国美术界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漫画。从清末画报上的“讽画”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报刊上的“漫画”。随之出现的还有连环画,民间年画也在那个时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1949年以后,出版业的飞跃发展和印刷工艺的进步,为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中国的书籍插图艺术呈现出多种形式和风格并存的格局。
  荏苒数十个春秋,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国内出现一本叫《咖啡地图》的图书,那时候还没读图之说,但书里图多字少,内容丰富装帧精美。1996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发行了《老照片》系列丛书,大众的读图意识被广泛唤醒。虽然有观点认为《老照片》的走红是一种世纪末怀旧情绪使然,但从文化人和出版人的角度看,一种新的大众文化高潮已经初显端倪。那就是后来被命名为“读图时代”的到来。
  一本不超过千字的书,一本图蜮多于文字的书。绘本作为一种图书形式、一种艺术形式正在回归主流,带给读者有别于纯文字的轻阅读时代,满足时下大众文化的需要。
作者: 2010-3-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