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清末状元张謇涉医诗文

来源:中医药文化
摘要: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恩科状元,时年已42岁。笔者通过阅读(《张謇全集》,发掘整理两则与中医药有关的诗文,与读者共飨。一、药王庙系列诗3首众所周知,明&bull。南通的通济桥和南濠河北岸的药王庙均为陈氏捐建。...

点击显示 收起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晚年自号啬翁,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恩科状元,时年已42岁。他躬行“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和实践,致力于家乡建设,使其家乡南通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城”。诚然,他的成就与他刻苦攻读和博览群书密不可分,功课以外,他还对中医药书籍情有独钟。从《张謇日记》的一些零星记载可窥知一二:24岁那年初夏“借观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32岁即拥有千余册(卷)藏书,并已阅读《拼噼百金方》(已佚,疑与《 并噼良规》同为陈微尘著;38岁那年夏天,他父亲病外证,查阅《医宗金鉴》;44岁那年任职江宁文正书院院长,从当地购得张曜孙《产孕集》寄回家中;7 l岁的正月抽暇认真地读完莫熔《性命圭旨》,这部气功专著对老年养生或有启发和帮助。总之,张謇的一生好学不倦。笔者通过阅读(《张謇全集》,发掘整理两则与中医药有关的诗文,与读者共飨。

    一、药王庙系列诗3首

    众所周知,明•陈实功(1555—1636)著《外科正宗》闻名于世。南通的通济桥和南濠河北岸的药王庙均为陈氏捐建。张謇的三叔父张彭庚(字茂华)曾购得陈家旧宅,与药王庙一墙之隔,所以张謇在幼年时常到庙中玩耍。12岁时张謇到庙中游玩,趁兴用泥水匠的垩帚大书“指上生春”四字于扁鹊神龛的后背。庙中砚工得知,没有嗔怪,却夸日:“张家的第四子字写得好。”

    1916年9月11日,张謇有《重题药王庙壁》诗一首。诗中写有供奉10位古代名医的神龛,体现了他对庙前300余年前的古皂角树有特殊的情感。诗曰:

    旧闻医士构,曾与叔家邻。

    本草尊炎帝,香花主越人。

    欲恢孤瑟奏,谁祓十龛尘。

    爱甚鸡栖树,荒庭意自春。

    1918年7月7日,刚于4天前低调地度过66岁生日的张謇重游药王庙,想起三叔父于21年前去世,此情此景另有一番感慨。作诗《药王庙》一首,诗曰:

    臣叔家何许,遗贤迹欲迷。

    城存期鹤返,树古爱鸡栖。

    础藓疑新绣,墙圬失旧题(自注:童时曾写四大字于墙,阅五十余年,今失)。
   
    正宗得诤友,易代揖洄溪(自注:徐灵胎纠正陈实功《外科正宗》极精善,徐号洄溪道  这首诗里提到陈实功和徐灵胎(1693.1771),从张謇自注中可以了解他曾读过《(徐评)<外科正宗 》。“极精善”3字言简意赅,徐灵胎确是陈实功“易代”的一位“诤友”。

    1925年4月2日,《通海新报》载张謇诗一首,以序“故药王庙前有鸡栖树,数百年前物也。六十年前尝嬉戏其下。今庙徙,建因树斋,诗以纪之”代题,诗云:
    婆娑何代树,几阅海蠕桑。

    见我童年戏,尊之大父行。

    心空秋荚瘦,顶秃午阴妨。

    未改平生敬,瞻依况此堂。

    作此诗的月前,张謇有移建药王庙和濠阳小筑同日上梁的日记。对这棵婆娑古树,因其“腐积蠹丛”,心怀爱怜,派人整枝疏理,不久即露出茂盛的嫩芽,颇有“仰彼嘉荫,如对故老矣”的欣慰。由于新的庭院建筑围绕这棵树进行设计建造,所以张謇亲笔题名“因树斋”,现在有部分建筑成为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办公的所在。

    二、《针灸铨述》序

    曾读郭霭春《中国医史年表》,有“1916年,黄石屏著《针灸铨述》,原书张謇序”句,知郭老亲见该序,去年笔者联系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征得该书张謇所作的序文影印件,全文如下:

    弁言

    《汉书•艺文志》方技三十六家,而医以经名。凡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白氏《内经》、《外经》,《旁经(篇)》为七。班氏云:“医经之为用,乃原人(血脉)、脉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师古汪“针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石针也。火即灸也。古者刺病以针,攻病以砭,而疏病以火,针灸之由来尚矣。”至汉而砭石之术已绝,迨经方十一家疏衍,后人本草石之寒温,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汉仲景而后历代名家辈出,于汤剂多所发明,独针灸一科陵夷至今,若隐若现,虽《针灸聚英》、 《针灸节要》、《针灸杂说》、《针灸大全》诸籍先后杂出,而通玄撷幽,确能寿世者,则戛乎难之。黄子石屏,鹾官也,向以随官山东,得异人授,擅针灸之技。初不自名,朋好有觇而求者,无不应手奏效。尝为余愈痹湿,今其技益神。其言日:“吾始习少林,运气有年,萃全力于拓,然后审证辨穴,金针乃可得而度也。”则其诣岂易言哉。余勖以舍官问世,并广其传,因汇所述成编见示,洵独得之缇,非不传之秘钥矣。夫西医剖解,东医注射,亦不过济汤剂之穷,而吾神州方技无传,徒令明堂针灸图、铜人针灸图悬为空诣。视东西医为相形之绌,是亦医学界之大憾。然则黄持此以发挥绝技,不独津梁医学,抑保全国粹之所关矣。乙卯六月张謇撰张眢书。

    ((张謇日记))载“1914年12月21日,江西黄石屏来,以针灸治肺虚病。次日,石屏复针”。两项记录,实因当时张謇忙于金沙、石港、西亭等垦牧地价事,且料理北上京津,为人作书等公私杂务,黄石屏仅住了一宿离去。按序文所述此次治肺虚,当是黄至少曾二次莅通,第一次乃“尝为余愈痹湿”,这“痹湿”当为腕痛宿疾,因为张謇在23岁那年日记“学以‘拔镫法’作字,腕甚苦痛”,此后一直时瘥时痛。晚年的张謇日记着墨很吝啬,大抵与他腕痛有关,这篇序文也由三兄张昝代笔就是这个缘故。

    黄石屏(1850-1917),名灿,江西清江人。他随父游宦山东,曾拜一名僧医学习针灸,做过管盐的小吏(鹾官)。他第一次到南通来找鼎鼎大名的“张四先生”,即相谈甚洽,《 针灸铨述》的问世,与张謇的鼓励和策动不无关系。另外,从序中可体会到黄石屏深知张謇为人笃实,所以将书稿寄给张謇请他作序。现在我们无法知道黄石屏未能亲自登门的原因,但可以知道,正因为黄医生没能前来,张謇的腕痛发作,故口述由张警代书,因而难免出现个别疏漏和错字。张謇晚年重视医学教育,且以“祁通中西,以宏慈善”为校训,创建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即今南通大学医学院前身),2012年恰逢创建100周年。此序最后对中西医特点简要作了概括,并对保全(中医药包括针灸)国粹寄予厚望。

    (致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笔者提供《针灸铨述•弁言》影印件。)

 

作者: 徐慎庠 2013-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