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青岛卫生志

第一节地方性氟中毒

来源: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摘要: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慢性中毒性疾病,由于人群长期饮用高氟水、吃含高氟食“物,侵蚀人体骨骼和牙齿,发生氟骨症和氟斑牙,俗称“糠骨症”、“大黄牙”或“干勾牙”。青岛市到1986年有氟区1165个村,分布在农村7个县(区)的96个乡(镇),受害人口达870353人(1988年统计数),以平度县分布范围较广。青岛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病人......

点击显示 收起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慢性中毒性疾病,由于人群长期饮用高氟水、吃含高氟食“物,侵蚀人体骨骼和牙齿,发生氟骨症和氟斑牙,俗称“糠骨症”、“大黄牙”或“干勾牙”。发病人群轻者牙齿黄黑,裂碎脱落,重者背驼腰弯,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青岛市到1986年有氟区1165个村,分布在农村7个县(区)的96个乡(镇),受害人口达870353人(1988年统计数),以平度县分布范围较广。
  青岛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病人最早见于1962年青岛医学院曹来宾、何灿熙在中华医学杂志为表的《氟骨症》论文(附46例临床和X线分析),文中阐述病人来自平度、胶县农村,引起防疫部门的重视。1975年,中共山东省委及昌潍地区卫生防疫站对高密、平度、昌邑及潍县的50处人民公社1027个生产大队进行饮水含氟量调查,其中平度县75个生产大队的饮水含氟量起过1.0毫克/升,属氟病区(国家规定:饮水含氟量在1~2.0毫克/升为轻氟病区,2~4.0毫克/升为中氟病区,4.0毫克/升以上为重氟区)。
  1978年,市防疫站会同崂山县防疫站对崂山县棘洪滩公社的院后、港北两个大队7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饮水含氟量最高为4.0毫克/升。共检查1345人,其中1304人患氟斑牙,659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氟骨病症状,占48.99%。
  1979年,市防疫站会同即墨、胶县、胶南、崂山县防疫站的专业人员对4县的86处公社3275个大队进行氟斑牙调查,发现含氟量超过1.0毫克/升以上的饮水井616眼,患氟斑牙132282人,患病率为39.84%,崂山县的棘洪滩公社、即墨县的长直公社、胶县的胶莱和沽河公社、胶南县的王台和大场公社为重病区。
  1983年,平度、莱西县划归青岛市。到1986年,平度县有病区36处乡镇、697个村庄,2.36万人患氟有氟骨病,24.14万人患氟斑牙;莱西县的病区有夏格庄、李权庄、姜山等10处乡镇、114个村庄,6.23万人患氟斑牙,3300人患氟骨症。1986年,全市有7个病区、县,96个乡(镇),1165个村庄,442745人患氟斑牙45880人患氟斑骨症。
  1984年,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平县防疫站采用蛇纹石和骨粉对107例中,重度氟骨症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经两个月治疗,蛇纹石组有效率为89.55%,显效率为52.4%。骨粉组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47.5%。因原料易得,价钱便宜,适合在农村病区推广使用。1985年治疗3.2万人次,1986年治疗1000人次。零零散截止1988年,共治疗109255人次。
  为了彻底解决氟中毒病,中共青岛市委、市府把防治氟中毒列为造福人民的大事来抓。1981年,市和县政府投资对胶南县大河东村高氟饮水进行防氟改水试点,当年完成防氟改水任务,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嗣后,各县、区政府都把防氟改水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制定规划,加强领导,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集资的办法,及时解决“人、财、物”,落实具体措施,加快防氟改水工作。1982年完成28个村,1983年完成149个村的防氟改水任务。
  1984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在胶县召开全省防氟改水现场会,会上对青岛市防氟改水的成绩予以表扬。各县、区普遍实行“定任务、定时间、定经费、定人员和包质量”责任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防氟改水进度,保证质量,节约了资金。1984年完成229个村、1985年完成258个村由于塑料管材奇缺等原因影响防氟改水进度。到1988年,全市1165个村丛部胜利完成防氟改水任务。1986年,全国在潍坊市召开地方病防治会议,青岛市地方病防治小组副组长、卫生局长刘镜如受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地方病组长张惠来委托,在大会上介绍了青岛市防氟改水工作经验。大会肯定并推广了青岛市的做法和经验。

作者: 2007-1-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