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青岛卫生志

第二章中小学常见病防治

来源: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摘要:近视眼防治1964年,全市开始推广眼保健操,举办了小型保护视力流动展览,开展“二要二不要”(二要:一要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一市尺。1977年后,由于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逐渐加重,体育活动和睡眠时间相对减少,视力低下率急剧上升。1978年对155名近视眼学生用生姜、明矾合成软膏敷贴穴位治疗,有......

点击显示 收起


  近视眼防治 1964年,全市开始推广眼保健操,举办了小型保护视力流动展览,开展“二要二不要”(二要:一要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一市尺;二要连续看书、写字半小时后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下。二不:一不在暗弱光线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二不躺在床上、走路或在坳荡的车厢里看书)活动,效果明显。1974年,用中药和云雾法对近视眼进行矫治。1977年后,由于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逐渐加重,体育活动和睡眠时间相对减少,视力低下率急剧上升。1978年对155名近视眼学生用生姜、明矾合成软膏敷贴穴位治疗,有效率达89.7%,治愈率达50%,一年后复查疗效巩固。1979年,对370名近视眼学生用15味中药治疗,有效率为61.3%,治愈率为43%。同年,还选择308名近视眼学生用埋豆法进行治疗,有效率为83.8%,治愈率为54%;选择164名近视眼学生用膏敷法进行治疗,有效率为96%,治愈率为55%。另外,还采用了丹参药水点眼、梅花针、耳针等方法,都取得一定疗效。但学生作业重负未释,视力低下率仍趋上升。1985年,农村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城市。各中、小学一直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近视,持久地培养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沙眼防治 1950年,小学生沙眼患病率为39%,中学生为51%。为此,卫生部门在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中大力宣传预防沙眼常识,提倡一人一盆一巾和流水洗手,手帕、毛巾要经常烫洗和日光晒。1957年组织中、小学校医和保健教师200余人,培训近1000名沙眼防治骨干,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大面积普查普治沙眼。翌年,又组织各医院眼科医师对28处中学、32处小学共78791名学生进行沙眼检查,发现患有各期沙眼的学生55417名,感染率达70%,均作了治疗。复查两处中学1011人中治愈者133人,占复查人数13%。1958年,由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局、市防疫站、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市立医院、青岛纺织医院组成青岛市沙眼防治委员会,在各区、县成立沙眼防治组。11月18日,青岛市沙眼防治委员会制定了《青岛市两年内消灭沙眼计划草案》,采取了边查、边治、边防的办法。到1985年,城市中、小学生沙眼患病率分别下降到3.56%和1.66%,农村也分别下降到4.2%和2%。
  龋齿防治 50年代儿童和青少年龋齿平均患病率为48.60%,60年代为57.00%,70年代达62.12%。70年代以前,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改横刷法为竖刷法,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普查普治。1979年6月,市卫生局和市教育局联合成立防治龋齿临时办公室,由市防疫站和医院、学校的13名医务人员组成3个龋齿普查普治工作队。1983年5月至1984年4月,市防疫站和市口腔学会调查了青岛市城乡3~17岁的幼儿和中、小学生7648名,测出城、乡乳牙龋患率分别为61.5%及50.67%,平均每人乳牙龋齿分别为2.68及1.76个;恒牙龋患率分别为41.91%及22.33%,平均每人恒牙龋齿分别为0.84及0.37个。到1985年止,龋齿普查普治工作队先后在225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中调查,平均龋患率为45.51%。1986年,城乡中、小学生龋患率分别为40.09%和31.99%。
  蛔虫病防治 建国初期,蛔虫感染率较高。卫生部门每年在学校开展蛔虫病查治,培养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吃洁净的蔬菜和水果,不喝生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1954年,城乡中、小学大便蛔虫卵检查,测出市区中学生感染率为80%,小学生为90%。农村中、小学生均在95%以上,并给予投药治疗。1955年,市防疫站检查13所小学的厕所、教室及校院地面,发现有大量蛔虫卵。其中8所小学的教室每平方米地面最高达500个。学生指甲垢中有蛔虫卵者达8%。1956年,对全市112所小学(市区80所,郊区32所)的31194名学生驱蛔治疗,29672名学生打下蛔虫,占总数的95.12%。1958年,又对10万名儿童、少年进行了普查普治。嗣后,每年在学校中驱蛔1~2次。全市少年儿童蛔虫感染率,1979年降至60%;1986年,城市降为20.84%,农村降为27.02%。
  结核防治 1950~1952年,青岛地区10~14岁儿童肺结核感染率为66.4%。开展大规模普查、普治,儿童、青少年接种卡介苗后,结核病患病率明显下降。1966年,中、小学生肺结核病率下降为230/10万。1976年,市防疫站同市结核病防治院对市北区29所中、小学校的36488名中、小学生及教、职工进行X线普查,确诊结核病人24名(中、小学生患病率为51.11/10万,教职工为311.94/10万)。1980年,全市开始实行按年龄组(新生儿、7岁、12岁)进行卡介苗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的发生。儿童肺结核患病率降为31.14/10万。
  脊柱弯曲异常防治 1978年,山东省和青岛市卫生防疫站对崂山县569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脊柱侧弯率为10%,其中男生为11.3%,女生为8.7%。同年,四方区防疫站对231名脊柱侧弯学生的调查发现,单肩背书包者占98.26%,双肩背书包者占1.74%。市防疫站对681名侧弯学生调查发现,致病原因为单肩背书包、课桌椅不合适及读写姿势不正确。市、区卫生防疫站和教育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改善措施。1979年,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制定《中、小学生工作暂行规定》,脊柱弯曲异常定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1982年,市防疫站对城乡2319名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弯调查,固定性侧弯平均为9.46%(中学生10.71%,小学生8.21%)。1985年,对城乡7569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脊柱侧弯率平均为1.42%(城市1.01%,农村1.83%)。

作者: 2007-1-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