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

发黄三十五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凡发黄黄疸等证,多由湿热。如小水不利,或黄或赤,或小腹胀满不痛,或大便实而渴甚,脉来沉实有力,皆湿热之证。轻则茵陈五苓散,重则茵陈汤,分利小便,清血泻火,则黄自退矣。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点击显示 收起

. . . . . . . .

凡发黄黄疸等证, 多由湿热。 如小水不利, 或黄或赤, 或小腹胀满不痛, 或大便实而渴甚, 脉来沉实有力, 皆湿热之证。 轻则茵陈五苓散, 重则茵陈汤, 分利小便, 清血泻火, 则黄自退矣。 然黄有阴证及诸治法, 俱详黄疸门, 宜参用之。

仲景曰: 太阳病, 脉浮而动数, 头痛发热, 微盗汗出, 而反恶寒者, 表未解也, 医反下之, 则为结胸; 若不结胸, 但头汗出, 小便不利, 身必发黄也。 曰: 阳明病, 无汗, 小便不利, 心中懊?者, 身必发黄。 阳明病, 发热汗出者, 此为热越, 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 身无汗, 际颈而还, 小便不利, 渴引水浆者, 此为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 茵陈蒿汤主之。 曰: 伤寒, 脉浮而缓, 手足自温者, 系在太阴, 身当发黄。 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发黄, 至七八日大便?者, 为阳明病也。 曰: 伤寒, 发汗已, 身目为黄, 所以然者, 以寒湿在里, 不解故也。 以为不可下也, 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身黄发热者, 栀子檗皮汤主之。

孙真人曰: 黄疸脉浮者, 当以汗解之, 宜桂枝加黄耆汤。

 

作者: 佚名 2008-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