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

阴厥阳厥三十九附脏厥蚘厥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厥有二证,曰阳厥,曰阴厥也。阳厥者,热厥也,必其先自三阳传入阴分,故其初起,必因头疼发热,自浅入深,然后及于三阴,变为四肢逆冷,或时乍温,其证必便结躁烦,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有力。此以传经热证所化,外虽手足厥冷,内则因于热邪,阳证发厥,故为阳厥,乃阳极似阴也。阴厥者,寒厥也,初无三阳......

点击显示 收起

厥有二证, 曰阳厥, 曰阴厥也。 阳厥者, 热厥也, 必其先自三阳传入阴分, 故其初起, 必因头疼发热, 自浅入深, 然后及于三阴, 变为四肢逆冷, 或时乍温, 其证必便结躁烦, 谵语发渴, 不恶寒, 反恶热, 脉沉有力。 此以传经热证所化, 外虽手足厥冷, 内则因于热邪, 阳证发厥, 故为阳厥, 乃阳极似阴也。 其证由邪热内结, 或伏阳失下之所致也。 凡厥微则热亦微, 宜四逆散之类; 厥甚则热亦甚, 宜承气汤之类也。 阴厥者, 寒厥也, 初无三阳传经实热等证, 而真寒直入三阴, 则畏寒厥冷, 腹痛吐泻, 战栗不渴, 脉沉无力者, 此阴寒厥逆, 独阴无阳也, 故为阴厥。 轻则理中汤, 重则四逆, 回阳等汤主之。

成无己曰: 四逆者, 四肢不温也。 伤寒邪在三阳, 则手足必热, 传到太阴, 手足自温, 至少阴则邪热渐深, 故四肢逆而不温也。 及至厥阴, 则手足厥冷, 是又甚于逆, 故用四逆散, 以散其传阴之热证。

[论]曰: 诸四逆厥者, 不可下之, 虚家亦然。 成无己注曰: 四逆者, 四肢不温也; 厥者, 手足冷也, 甚于四逆也。 皆阳气少而阴气多, 故不可下, 虚家亦然。 [金匮玉函]曰: 虚者十补, 勿一泻之。

[论]曰: 凡厥者, 阴阳气不相顺接, 便为厥。 厥者, 手足逆冷是也。 病者手足厥冷, 言我不结胸, 小腹满, 按之痛者, 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伤寒发热四日, 厥反三日, 复热四日, 厥少热多, 其病当愈。 伤寒, 厥四日, 热反三日, 复厥五日, 其病为进。 寒多热少, 阳气退, 故为进也。 若厥而呕, 胸?烦满者, 其后必便血。

[论]曰: 少阴病, 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赤色, 或腹痛, 或干呕, 或咽痛, 或利止脉不出者, 通脉四逆汤主之。 伤寒脉促, 手足厥逆者, 可灸之。 伤寒脉滑而厥者, 里有热也, 白虎汤主之。 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 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大汗出, 热不去, 内拘急, 四肢疼, 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 四逆汤主之。 大汗, 若大下利, 而厥逆者, 四逆汤主之。 病人手足厥冷, 脉乍紧者, 邪结在胸中, 心中满而烦, 饥不能食者, 病在胸中, 当须吐之, 宜瓜蒂散。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 宜先治水, 当服茯苓甘草汤, 却治其厥。 不尔, 水渍入胃, 必作利也。 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汗出而厥者, 通脉四逆汤主之。 呕而脉弱, 小便复利, 身有微热, 见厥者难治, 四逆汤主之。

按: 阳厥阴厥, 其辨如前, 此先哲之大法也。 然愚则犹有所辨, 如阴厥一证, 既无阳证阳脉, 而病寒若此, 明是阴证, 今人但曰中寒者, 即其病也。 然犯此者无几, 知此者无难, 治宜温中, 无待辨也。 惟是阳厥一证, 则有不得不辨者。 夫厥由三阳所传, 是为阳厥, 此固然矣, 即以传经者言之, 又岂尽无阴证乎? 故凡病真阳不足者, 即阳中之阴厥也; 脉弱无神者, 即阳中之阴厥也; 攻伐清凉太过者, 即阳中之阴厥也。 四肢为诸阳之本, 使非有热结, 烦渴, 胀实等证, 而见厥逆者, 皆由阳气不足也。 成无己曰: 大抵厥逆为阴所主, 寒者多矣。 又曰: 厥为阴之盛也。 故凡属挟虚伤寒, 则虽自阳经传入者, 是亦阳中之阴厥也。 阴中之阴者宜温, 阳中之阴者, 果宜凉乎?

学者勿谓其先有头疼发热, 但自三阳传至者, 便为阳厥, 而寒因热用之, 则为害不小矣。

脏厥证。 仲景曰: 伤寒脉微而厥, 至七八日肤冷, 其人躁无暂安时者, 此为脏厥。 脏厥者死, 阳气绝也。

蚘厥证。 仲景曰: 蚘厥者, 其人当吐蚘, 今病者静, 而复时烦, 此为脏寒, 蚘上入膈, 故烦, 须臾复止, 得食而呕, 又烦者, 蚘闻食臭出, 其人当自吐蚘。 蚘厥者, 乌梅丸主之。 成无己曰: 脏厥者死, 阳气绝也。 蚘厥虽厥而烦, 吐蚘已则静, 不若脏厥而躁无暂安时也。 病人脏寒胃虚, 故宜与乌梅丸温脏安虫。
 

作者: 佚名 2008-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