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诸热辨证二十三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小儿发热,若热随汗退者,即外感证也。小儿饮食内伤,本无发热之证,盖饮食伤脏,则为胀为痛,为吐为泻,本非肌表之病,焉得发热。今人但见小儿发热,则多言伤食而妄行消导,谬亦甚矣。其或饮食内伤,风寒外感,表里兼病而发热者,亦常有之。...

点击显示 收起

1.小儿发热, 若热随汗退者, 即外感证也。 其有取汗至再而热不退者, 必痈毒, 痘疹之候, 俟其形见, 当于本门求法治之。 若是疮毒, 但当辨其阴证阳证, 阳证宜清火解毒, 阴证宜托里助阳。 方治详具外科。 若汗出热不退, 别无痈肿而耳后红筋灿然, 及眼如包泪, 或手指尖冷, 脉紧数者, 必是痘疹, 方治详具痘疹门。
2.小儿饮食内伤, 本无发热之证, 盖饮食伤脏, 则为胀为痛, 为吐为泻, 本非肌表之病, 焉得发热。 故调经论曰: 邪之生于阳者, 得之风雨寒暑, 生于阴者, 得之饮食居处, 阴阳喜怒。 此自不易之理也。 今人但见小儿发热, 则多言伤食而妄行消导, 谬亦甚矣。 其或饮食内伤, 风寒外感, 表里兼病而发热者, 亦常有之。 然此当察其食之有停无停, 酌而治之, 亦非可混行消耗。 盖恐内本无滞而妄加克伐, 则亏损中气, 以致外邪难解, 则病必滋甚。
3.小儿疳积发热, 此诚饮食内伤所致, 然必成痞成疳, 阳明郁积既久, 所以外俱热, 是非暴伤饮食者之比, 亦非肌表发热者之比, 方治详具疳积条。
4.小儿有阴虚发热之证, 及变蒸发热之说。 凡阴虚发热者, 此即小儿劳损证也, 亦名为童子劳, 此当于虚损门求法治之。 至若变蒸之说, 则辨在本条, 并当详察。
钱仲阳曰: 潮热者, 时间发热, 过时即退, 来日依时而发, 此欲发惊也。 壮热者, 常热不已, 甚则发惊痫也。 风热者, 身热而口中气热, 乃邪外感也。 温热者, 肢体微热, 热不已则发惊搐。 壮热恶风寒, 为元气不充, 表之虚热也。 壮热不恶风寒, 为外邪所客, 表之实热也。 壮热饮汤, 为津液短少, 里之虚热也。 壮热饮水, 为内火销烁, 里之实热也。 脉尺寸俱满为重实。 尺寸俱弱为重虚。 脉洪大, 或缓而滑, 或数而鼓, 此热盛拒阴, 虽形证似寒, 实非寒也。 热而脉数, 按之不鼓, 此寒盛格阳, 虽形证似热, 实非热也。 发热恶热, 大渴不止, 烦躁肌热, 不欲近衣, 其脉洪大, 按之无力, 或兼目痛鼻干者, 此血虚发热也, 当补其血。 如不能食而热, 自汗出者, 气虚也, 当补其气。

作者: 佚名 2008-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