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

论灸法十一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外入者托之而不内,内出者接之而令外。灸而不痛,痛而后止其灸。灸而不痛者,先及其溃,所以不痛,而后及良肉,所以痛也。灸而痛,不痛而后止其灸。...

点击显示 收起

王海藏曰: 疮疡自外而入者, 不宜灸; 自内而出者, 宜灸。 外入者托之而不内, 内出者接之而令外。 故经曰: 陷者灸之。 灸而不痛, 痛而后止其灸。 灸而不痛者, 先及其溃, 所以不痛, 而后及良肉, 所以痛也。 灸而痛, 不痛而后止其灸。 灸而痛者, 先及其未溃, 所以痛, 而次及将溃, 所以不痛也。

李氏云: 治疽之法, 灼艾之功, 胜于用药, 盖使毒气外泄; 譬诸盗入人家, 当开门逐之, 不然则入室为害矣。 凡疮初发一二日, 须用大颗独蒜, 切片三分厚, 贴疽顶, 以艾隔蒜灸之, 每三壮易蒜, 疮溃则贴神异膏, 如此则疮不开大, 肉不坏, 疮口易敛, 一举三得, 此法之妙, 人所罕知。 若头顶见疽, 则不可用此法。 <五府极观碑>载。

又曰: 凡患背疽漫肿无头者, 用湿纸贴肿处, 但一点先干处, 乃是疮头, 可用大蒜十颗, 淡豆豉半合, 乳香钱许, 研烂置疮上, 铺艾灸之, 痛否皆以前法为度。

陈氏曰: 脑为诸阳之会, 颈项近咽喉, 肾俞乃致命之所, 皆不可灼艾。

伍氏曰: 凡用蒜饼灸者, 盖蒜味辛温有毒, 主散痈疽, 假火势以行药力也。 有只用艾炷灸者, 此可施于顽疽痼发之类, 凡赤肿紫黑毒甚者, 须以蒜艾同灸为妙。 又曰: 凡治疽, 痈, 发背, 疔疮, 若初灸即痛者, 由毒气轻浅, 灸而不痛者, 乃毒气深重, 悉宜内服追毒排脓, 外传消毒之药。 大抵痈疽不可不痛, 又不可大痛闷乱。 不知痛者难治。 又曰: 凡隔蒜灸者, 不论壮数, 则邪无所容而真气不损。 但头项见疮, 宜用骑竹马法, 及足三里灸之。

<千金>云: 痈疽始作, 或大痛, 或小痛, 或发如米粒, 即便出脓, 宜急断口味, 利去其毒, 用骑竹马灸法, 或就患处灼艾, 重者四面中央总灸一二百壮, 更用敷药, 其效甚速。

立斋云: 夫疮疡之证, 有诸中必形诸外, 在外者引而拔之, 在内者疏而下之。 灼艾之功甚大, 若毒气郁结, 瘀血凝滞, 轻者或可药散, 重者药无全功矣。 东垣曰: 若不针烙, 则毒气无从而解, 是故善治毒者, 必用隔蒜灸, 舍是而用苦寒败毒等剂, 其壮实内热者或可, 彼怯弱气虚者, 未有不败者也。 又有毒气沉伏, 或年高气弱, 或服克伐之剂, 气益以虚, 脓因不溃者, 必假火力以成功。 大凡蒸灸, 若未溃则拔引郁毒, 已溃则接补阳气, 袪散寒邪, 疮口自合, 其功甚大。 尝治四肢疮疡, 气血不足者, 祇以前法灸之皆愈。 疔毒甚者尤宜灸, 盖热毒中隔, 内外不通, 不发泄则不解散。 若处贫居僻, 一时无药, 则用隔蒜灸法尤便。 每三壮一易蒜片, 大概以百壮为度。 用大蒜取其辛而能散, 用艾炷取其火力能透, 如法灸之, 必疮发脓溃, 继以神异膏贴之, 不日自愈。 一能使疮不开大, 二内肉不坏, 三疮口易合, 见效甚神。 丹溪云: 惟头为诸阳所聚, 艾壮宜小而少。 曹工部发背已十八日, 疮头如粟, 疮内如锥, 痛极, 时有闷瞀, 饮食不思, 气则愈虚。 以大艾隔蒜灸十余壮, 尚不知而痛不减, 遂明灸二十余壮, 内疮悉去, 毒气大发, 饮食渐进。 更以大补药, 及桑木燃灸, 瘀肉渐溃。 刘贯卿足患疔疮已十一日, 气弱, 亦灸五十余壮, 更以托里药而愈。 黄君腿痈, 脓清脉弱; 一妇臂一块, 已溃, 俱不收敛, 各灸以豆豉饼, 更饮托里药而愈。 一男子胸肿一块, 半载不消, 令明灸百壮方溃, 与大补药不敛, 复灸以附子饼而愈。 一男子患发背, 疮头甚多, 肿硬色紫, 不甚痛, 不腐溃, 以艾铺患处灸之, 更以大补药, 数日, 死肉脱去而愈。 陈工部患发背已四五日, 疮头虽小, 根畔颇大, 以隔蒜灸三十余壮, 其根内消, 惟疮头作脓, 数日而愈。 余丙子年, 忽恶心, 大椎骨甚痒, 须臾臂不能举, 神思甚倦, 此夭疽, 危病也。 急隔蒜灸之, 痒愈甚, 又明灸五十余壮, 痒遂止, 旬日而愈。 <精要>云: 灸法有回生之功, 信矣。 薛按

史氏引证曰: 疡医常器之, 于甲戌年诊太学史氏之母, 云: 内有蓄热, 防其作疽。 至辛巳六月, 果背胛微痒, 疮粒如黍, 灼艾即消。 隔宿复作, 用膏药覆之, 晕开六寸许, 痛不可胜, 归咎于艾。 适遇一僧自云: 病疮甚危, 尝灸八百余壮方苏。 遂用大艾壮如银杏者, 灸疮头及四傍各数壮, 痛止, 至三十余壮, 赤晕悉退, 又以艾作团如梅杏大者四十壮, 乃食粥安寝, 疮突四寸, 小窍百许, 患肉俱坏而愈。 立斋曰: 灼艾之法, 必使痛者灸至不痛, 不痛者灸至痛, 则毒必随火而散, 否则非徒无益而反害之。

愚意痈疽为患, 无非血气壅滞, 留结不行之所致。 凡大结大滞者, 最不易散, 必欲散之, 非藉火力不能速也, 所极宜用灸。 然又有孙道人神仙熏照方,

其法尤精尤妙。 若毒邪稍缓, 邪深经远而气有不达, 灸之为良; 若毒邪炽盛, 其势猛疾而垂危者, 则宜用熏照方, 更胜于灸也。
 

作者: 佚名 2008-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