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济阴纲目第三章 血崩门

第二节论血崩因虚热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妇人脾胃虚损,致命门脉沉细而数疾(阴虚阳搏是阴中有火也,故以尺脉为诊),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关脉亦然,皆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此言脾气下陷为热,宜用升补泻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必腰痛,或脐下痛,临经欲行,而先发寒热往来,两膀急缩,兼脾胃证出见,或四肢困热......

点击显示 收起

  东垣曰: 阴虚阳搏谓之崩。 妇人脾胃虚损, 致命门脉沉细而数疾(阴虚阳搏是阴中有火也, 故以尺脉为诊), 或沉弦而洪大有力, 寸关脉亦然, 皆由脾胃有亏, 下陷于肾, 与相火相合, 湿热下迫(此言脾气下陷为热, 宜用升补泻火), 经漏不止, 其色紫黑, 如夏月腐肉之臭。 中有白带者, 脉必弦细, 寒作于中(东垣以白带为寒脉, 以弦细为诊固是而后人率以为湿热须辩之)。 有赤带者, 其脉洪数, 病热明矣。 必腰痛, 或脐下痛, 临经欲行, 而先发寒热往来, 两膀急缩, 兼脾胃证出见, 或四肢困热, 心烦闷不得眠卧, 心下急(此虽点出脾胃症, 而烦心,心下急,又有虚火矣), 宜大补脾胃而升降气血, 可一服而愈,或先贵而后贱, 或先富而后贫, 病名脱营者, 心气不足, 其火大炽, 旺于血脉之中, 又致脾胃饮食失节, 火乘其中, 形质肌肉, 颜似不病者, 此心病也(心主以营,故曰心病), 不形于脉, 故脾胃饮食不调, 其证显矣。 而经水不时而下, 或适来适断, 暴下不止, 治当先说恶死之言劝谕, 令惧死而心不动, 以大补气血之药, 补养脾胃, 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 补阴泻阳, 经自止矣。 痿论云: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 胞络绝, 则阳气内动阳气内动便是胞络中有火), 发则心下崩, 数溲血也。 故本病曰: 大经空虚, 发则肌痹, 传为脉痿, 此之谓也。

  薛氏曰: 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 又云: 阳络伤, 血外溢。 阴络伤, 血内溢。 又云: 脾统血, 肝藏血, 其为患, 因脾胃虚损, 不能摄血归源: 或因肝经有热, 血得热而下行; 或因肝经有风, 血得风而妄行: 或因怒动肝火, 血热而沸腾, 或因脾经郁热, 血伤而不归经: 或因悲哀太过, 胞络伤而下崩。 治疗之法: 脾胃虚弱者, 六君子汤加当归川芎柴胡。 脾胃虚陷者, 补中益气汤加酒炒芍药山栀。 肝经血热者, 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苍朮。 肝经风热者, 加味逍遥散或小柴胡汤加山栀芍药牡丹皮。 若怒动肝火, 亦用前药。 脾经郁火者, 归脾汤加山栀柴胡牡丹皮。 哀伤胞络者, 四君子汤加柴胡升麻山栀。 故东垣丹溪诸先生云: 凡下血证, 须用四君子以收功。 斯言厥有旨哉。 若大去血后, 毋以脉诊, 当急用独参汤救之。 其发热潮热咳嗽原数, 乃是元气虚弱, 假热之脉也, 尤当用人参之类。 此等证候, 无不由脾胃先损而患, 故脉洪大, 察其中有胃气, 受补则可救, 设用寒凉之药, 复伤脾胃生气, 反不能摄血归原, 是速其危也。

  方氏曰: 血属阴也, 静则循经荣内, 动则错经妄行。 盖人之七情过极, 则动五志之火, 五志之火亢甚, 则经血暴下, 失期而来, 久而不止, 谓之崩中, 如风动木摇, 火燃水沸类也。 治崩次第, 初用止血以塞其流, 中用清热凉血以证其源, 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若止塞其流而不澄其源, 则滔天之蛰不能遏: 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 则孤孑之阳无以立。 故本末勿遗, 前后不紊, 方可言治也。

  (验案)

  张子和云: 孟官人母五十余, 血崩一载, 佥用泽而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 补之不效。 戴人见之曰: ﹁天癸已尽, 本不当下血, 盖血得热而流散, 非寒也。 夫女子血崩, 多因大悲哭, 悲甚则肺叶布, 心系为之急, 血不禁而下崩。 内经曰: 阴虚阳搏谓之崩。 阴脉不足, 阳脉有余, 数则内崩, 血乃下流。 举世以虚损治之, 莫有知其非者, 可服大剂, 黄遧解毒汤是也。 次以香附二两炒, 白芍药二两焙, 当归二两焙, 三味同为细末, 水调下。 又服槟榔丸, 不旬日而安。

  西园公冶一妇人, 年六十二岁, 血崩不止, 投黄连解毒汤四帖, 后服凉膈散合四物汤六帖即愈。 此妇因悲伤太过, 则心闷急, 肺布叶举, 而上焦不通, 热气在中, 血走而崩, 故效。

  薛氏曰: 一妇人年将七十, 素有肝脾之证, 每作则饮食不进, 或胸膈不利, 或中脘作痛, 或大使作泻, 或小便不利, 余用逍遥散加山栀茯神远志木香而愈。 后忧女孀居, 不时吐紫血, 其病每作, 先倦怠而后发热, 经曰: 积忧伤肺, 积思伤脾。 肺布叶举, 是令子母俱病, 不能摄血归经而致前证, 遂以前药加炒黑黄连三分吴茱萸二分顿愈。 复因怒, 吐赤血甚多, 躁渴垂死, 此血脱也。 法当补气, 乃用人参一两芩朮当归各三钱, 陈皮炮黑干姜各二钱, 炙草木香各一钱, 一剂顿止。

  一妇人年六十四, 久郁怒, 头痛寒热, 春间乳内作痛, 服流气饮之类益甚, 不时有血如经行。 又大惊恐, 饮食不进, 夜寐不宁, 乳肿及两膀掀痛如炙, 午后色赤, 余以为肝脾郁火血燥, 先以逍遥散加酒炒黑龙胆一钱山栀一钱半, 二剂肿痛顿退, 又二剂而全消(方证合宜而以四剂全消恐无是速), 再用归脾加炒黑栀贝母, 诸证悉愈。

  一妇人因怒崩血久不已, 面青黄而或赤, 此肝木制脾土而血虚也, 用小柴胡合四物汤, 以清肝火生肝血。 又用归脾补中二汤, 以益脾气生肝血而瘥。 此证若因肝经有风热, 而血不宁者, 用防风一味为丸(当云: 肝热生风而下陷者, 宜用防风条芩是大肠经药用柴胡则治厥阴), 以兼证之药煎送。 或肝经火动, 而血不宁者, 用条芩炒为丸, 以兼证之药煎送, 无有不效。

  一妇人性急, 每怒非太阳耳项喉齿胸乳作痛, 则胸满吞酸吐泻少食, 经行不止, 此皆肝火之证。 肝自病则外证见, 土受克则内证作。 若自病见, 用四物加白朮茯苓柴胡炒栀炒龙胆(芍柴栀胆是厥阴药白茯是平肝药 )。 若内证作, 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药神曲吴茱萸炒过黄连, 诸证渐愈(脾病兼肝,故用法如此)。 惟月经不止, 是血分有热(若血分有热当加丹皮山栀), 脾气尚虚, 以逍遥散倍用白朮茯苓陈皮, 又以补中益气加酒炒芍药兼服而调。


 

作者: 武之望 2008-5-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