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生物物理学

骨髓血管和血流的研究进展

来源: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摘要:摘要研究骨髓血管和血流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改变,对认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指导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骨髓位于骨性硬鞘内,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综述了骨髓血管、血流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骨髓含丰富的血管系统,它是骨髓造血功能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研究骨髓血管和血流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改变,对认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指导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骨髓位于骨性硬鞘内,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综述了骨髓血管、血流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骨髓含丰富的血管系统,它是骨髓造血功能维持的必要条件。因此了解它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改变,对认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其它脏器不同,骨髓位于硬性骨鞘内,因此,对它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骨髓微循环的改变,人们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1骨髓血管、血流的研究方法

  1.1一般形态学和免疫组化

  通过骨髓组织切片的一般形态学观察,计算血窦面积,也可反映骨髓的血流状况。 perez-Atayde等[1]在骨髓石蜡切片中,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 cD31和 cD34单抗的免疫组化的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因而可计算骨髓的血管数目。

  1.2电镜观察

  透射电镜可观察骨髓血管内皮细胞的细微结构;最近,有作者采用原位血管造型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可清楚地显示血管和血窦的状态。

  1.3骨髓血流原位观察

  宋增璇等[2]建立了小鼠刮骨后原位观察骨髓的方法,用直射光在显微镜下放大70~100倍,可观察到骨干段髓腔全层,骨髓血管系统图像较清晰。如在物镜视野中安装可变速的模拟血流装置,可用同步法间接测量血流速度。

  1.4骨髓血流放射性元素检测法

  1.4.1放射性微球法(radioactive microsphere)利用不溶性材料如炭化塑料制成直径15微米左右的球形体,用同位素131 i、141 ce等标记。在血流经过的部位,微球仅在毛细血管内沉积,沉积的数目与器官的血流量成正比。 iversen等[3]用大鼠实验,从颈总动脉插管入左心室注射微球;另一根导管从肱动脉插入,送至腋区,以便收集动脉血。从注射前30秒钟开始收集,持续到注射结束后1分钟 止,然后活杀动物冲出骨髓,测定骨髓和动脉血的放射活性。按公式计算骨髓血流。

  1.4.2正电子发射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4]其原理:动物或人持续吸入含 c15O2的混合空气, c15O2可在体内转化成 h2O, h2O在骨髓内逐渐蓄积达到最高值然后减少。在浓度达到最高时于骨上方用正电子发射照像仪测定其放射活性,同时取桡动脉血测定放射活性。按公式计算骨髓血流。用这种方法测得正常人骨髓血流为10.0±3.0ml/100cm3· min-1。另外, semb等[5]利用131 i标记的碘安替比林(131 i- ap)清除法测动物骨髓血流, lahtinen等[6]用133 xe清除法测人骨髓的血流,原理与此相同。

  1.5核磁共振成像( mRI)

  Kang等[7]给健康成年狗一次静脉注射 gadopentetete dimeglumine 0.2m mol/kg,14分钟后在髋骨部位做核磁共振连续成像。将核磁共振所得的数据与微球法测得的血流相比,有得高的相关性,说明核磁共振成像对骨髓血流的测定是可信的。

  1.6氧分压传感针间接测定骨髓血流法

  最近,沈安华等[8]用氧分压传感针法间接测定骨髓血流。即将针炙针头(直径不超过0.4mm)镀上高纯度金,制成针状电极,又称传感针,它与参比电极组成电解电池。将传感针插入骨髓组织中,在传感针上氧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经转化得到氧分压的数值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氧分压的变化间接反映出了骨髓血流的变化。这种方法灵敏度高,达1.5×10-11 a/Pa,操作简单,并能长期、实时、动态地监测某一部位的氧分压。该方法已用于动物骨髓血流的研究。

  综上所述,研究骨髓血管和血流的方法各有其特点,但也各有其限制,有的只适用于动物,有的需用核素,有的需要暴露血管,有的不能作动态观察等。比较起来,新近发展的氧分压传感针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操作较简便,结果较.准确,而且有可能用于临床

  2血液疾患时骨髓血管、血流的改变

  2.1急性白血病

  Iversen等[9]采用放射性微球法观察了大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骨髓血流的改变,发现接种白血病细胞后5小时骨髓血流有短暂的升高,然后逐渐减少,至25天左右降至最初的50%,同时肝、脾的血流也减少。作者认为骨髓血流减少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压迫血管所致,并指出白血病细胞对血供的需求低于正常骨髓。 petrakis等早年测量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患者的骨髓内压力,发现患者高于正常人10~ 20mmHg;这与 iversen等的观察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急性白血病时骨髓血流的改变也有不一致的发现。 petrakis等1953年用放射性131 i清除法测量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的血流,发现高于

作者: 刘卫霞综述 褚建新审校 2004-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