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生理学

第九次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会议暨第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进展复习课程)会议纪要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摘要: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九次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会议暨第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进展复习课程)会议于1999年10月23~26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就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多腔起搏在预防心房颤动(AF)和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射......

点击显示 收起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九次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会议暨第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进展复习课程)会议于1999年10月23~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共到国内专家和代表1 200余人,外宾(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21人。大会共收到论文及摘要481篇,其中外宾专题讲座58篇,大会交流104篇。出版论文及摘要汇编2本。

  大会就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多腔起搏在预防心房颤动(AF)和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尤其是灶状消融根治AF的初步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无创电生理检查、基础实验研究、缺血性心律失常机制等专题进行了会议交流和讨论。国外专家就心力衰竭的临床多中心试验,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颈动脉疾病,晕厥、长QT综合征,心律失常分子生物学、离子通道机制,猝死的无创检查预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19个专题进行了专题复习和综述,提高了会议的学术水平,并同时召开5个卫星会议。消融治疗局灶性AF、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离子通道机制、血管内超声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主席Spencer King应邀在大会上作了介入心脏病学进展与展望的重要学术报告,美国Mayo Clinic专家对心脏病与心电生理进展作了系统复习。现将大会梗概介绍如下。

  1 人工心脏起搏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心脏起搏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人工心脏起搏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本次大会收录有关论文共85篇。多部位心脏起搏是本次大会报告的热点之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方正等报告了10例双心房起搏及3例双心室起搏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双心房起搏适宜于伴有房内阻滞的阵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能起到治疗和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效果。双心室起搏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室内阻滞的患者,通过置入冠状静脉窦电极至血管分叉处来实现左室起搏。初步临床应用表明有一定的疗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孙宝贵等、浙江医院沈法荣等分别介绍了双心房和双心室起搏的初步应用体会。解放军总医院朱中林等报告了3例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初步应用,提出右室流出道起搏作为心尖部起搏的一种替代选择及补充是可行的及安全的;理论上讲,其血液动力学优于心尖部起搏。目前,多部位心脏起搏方式在国内刚刚起步,其远期疗效和预后以及并发症等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临床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新型的可感知情绪变化的闭环频率反应起搏器具有感知体力和情绪变化而自动进行频率调节的功能,是更能满足生理的频率反应起搏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等报告该类起搏器的初步应用。经观察显示该起搏器在患者情绪变化时可及时地增加起搏频率,满足生理变化的需求。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AMS)功能系指患者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时起搏器能自动转换为非房性频率跟踪方式,从而避免造成快速的心室反应。解放军总医院耿仁义等报告了带有AMS功能的起搏器对阵发性AF的检出率为93%。河北省人民医院夏岳等在会上交流了应用双腔起搏器AMS功能的体会。天津胸科医院缪丽等报告应用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5例的临床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达67%。与会代表对此新的治疗方法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提出临床应用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陕西省人民医院陈新义等对90例AAI起搏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平均随访37.8个月,仅有1例出现间歇性Ⅱ度房室阻滞。认为AAI起搏是安全的,其房室阻滞的发生率很低。复旦大学孙友法等从生物医学工程的角度,探讨了心脏起搏器的反射遥测机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吕宝经等报告了手机对离体起搏器的影响与干扰,提示数字式手机对起搏器的干扰大于模拟式手机。

  英国的William Toff介绍了老年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几个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可从生理性起搏方式中获得较多的益处。

作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9-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