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护理学

母乳喂养现状综述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各种成份易于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1]母乳喂养还能促进母子间感情及心理上的联系。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2]但发展不平衡,母乳喂养率距离WHO提出到2000年80%以上的婴儿能有4~6个月纯母乳喂养相差甚远。[3]原因很复杂、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乳汁分泌不足引起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各种成份易于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1]母乳喂养还能促进母子间感情及心理上的联系。对婴儿的心理、智力、身体发育都十分重要。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2]但发展不平衡,母乳喂养率距离WHO提出到2000年80%以上的婴儿能有4~6个月纯母乳喂养相差甚远。[3]原因很复杂、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乳汁分泌不足引起的。笔者将近年来有关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母乳喂养

  Kulsoom U,Saed A,[4]于1997年2月报道:98%的产妇在婴儿出生一周开始母乳喂养。54.3%的母亲持续母乳喂养婴儿至1岁。纯母乳喂养时间平均月龄是1.08(+/-1.09)个月。用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是在新生儿出生47.4(+/-32.58)小时。94%的婴儿在母乳喂养前已进行了人工喂养。65.4%的婴儿没有喂养到初乳。55.4%的婴儿在出生24h内喂水被认为是必需的。有48%新生儿在出生第一周采用人工喂养方式,有97%5个月龄的婴儿进行人工喂养。普遍地认为人工喂养的主要原因是:“乳汁量不足”(占71%)。职业女性仅在返回工作岗位前纯母乳喂养自己的孩子。需要对婴儿的母亲们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初乳的使用。纯母乳喂养和适当的添加配方食物喂养婴儿。

  Basire K等[5]于1997年5月23日报道:尽管所有的妇女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大多数妇女发现母乳喂养比想象的要难。对于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帮助。提出对母乳及人工喂养均提供系统信息与资料的必要性。

  2 激素对人乳分泌的调节机理[6,7]

  人乳分泌包括泌乳准备和泌乳(泌乳始动、射乳、泌乳维持3期)两个阶段。妇女乳腺小叶和腺泡发育是在妊娠期开始的。妊娠末期引起泌乳的激素主要是催乳素、糖皮质激素。催乳素的功能是与乳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乳腺发育并使已经发育完善的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开始泌乳和维持泌乳。雌激素及孕酮对乳腺细胞上的催乳素受体有抑制作用。所以孕期乳腺虽发育完善,但并不泌乳。泌乳始动期与分娩后机体雌激素及孕酮浓度骤降,消除了对催乳素受体的抑制作用,而催乳素继续增加使发育成熟的乳腺细胞开始合成和分泌乳汁。射乳期是在激素、神经反射条件下完成的。在婴儿吸吮乳头时,冲动传入丘脑,反射性地引起催产素和催乳素分泌。催产素使包绕在腺泡外壁的肌细胞收缩,从而将腺泡中的乳汁挤入导管迅速到头乳头而射出。

  3 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措施

  3.1 “立体控制型”促乳护理[8]

  研究了多种促乳护理效果,经正交实验选择出最佳条件,组成促乳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

  (1)创造良好的乳房条件。在门诊建立孕妇检查登记卡。从孕7个月开始进行乳房保健护理指导。用真空吸气法纠正内陷或扁平的乳头,方法①取一次性5ml注射器1个,去掉针栓,截1cm长。②将其套在乳头颈处固定。③用嘴吸尽其内空气并保持真空,直到需换气为止。1周重复上述过程1次,一般2~3次即可。

  (2)刺激泌乳。新生儿出生1h内与母体接触,频繁吸吮乳头、乳晕,纯母乳喂养。

  (3)胶原汤:猪蹄2个,切碎后置高压锅内加水约2500ml,加葱少许,开锅后煮20min,熬成汤汁备用。

  (4)饮食时间与量,产妇分娩后即饮用由家属备好的胶原汤及其饮食,服后睡眠休息。进汤间隔时间2.5~3h,量为300ml,进食间隔6h。饮食由胶原汤代水调制。当泌乳量满足新生儿需求时,恢复日常饮食。该方法能使产妇产后24h泌乳量满足新生儿哺乳需求(占94%)。

  3.2 早开奶[9]

  新生儿出生20~50min时正处兴奋时期,此时其吸吮反射最强。因此在新生儿断脐后护理人员要尽早(不超过30min)把孩子抱给母亲,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这项措施能增加产妇血液中催产素水平。[10]有助于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成功。[1]

  3.3 疏通乳腺管的时间和个数[12]

  乳房有若干个乳腺管,经汇集有15~21个乳腺管终集在乳头,非哺乳期时,无乳汁分泌。在发育时期,由于炎症、物理因素(如衣服与皮肤摩擦、纤毛、棉絮进入乳腺管及乳腺管口)及胸部束缚过紧等原因,造成乳腺管腔狭小及管口不通,为此产妇分娩后即饮服增乳汤(主要成份:胶原、当归、黄芪、路路通)以充盈乳房。当产妇乳房无瘪软的感觉时,护理人员用四、五指弯曲成勾状,伸入乳房基底部约0.5cm,中指将乳房托起,食指与拇指形成C字状,分别置乳房根部上下两侧,然后向乳头方向推挤,当C字逐渐缩小成“O” 字时,食指与拇指已运行至乳晕处,二指用力适度捏挤乳窦内的乳汁,使之喷射而出。依靠乳汁的冲力,乳腺管腔内和其口处微小的阻塞物随之挤出体外,从而达到疏通乳腺管的目的。在产后24h内与48h内不同时间疏通的乳腺管个数相同,而泌乳量却相差许多。疏通乳腺管的时间越早,疏通的乳腺管个数多,泌乳早、量也多。

  3.4 乳房按摩

  在孕期纠正或改善乳头异常,[13]在哺乳期能使储存在乳腺管中的乳汁排出。[10]但与产妇血液中催乳素水平的增加无相关性。[10]乳房按摩的作用为:①松解乳房基底部与胸大肌筋膜的粘着。②保护乳房组织的弹性。③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5 喂奶时间及喂奶次数

  Salariy等[14]报道,产妇在分娩后10min内让婴儿吸奶比4~6h后吸奶的母乳喂养时限长。喂奶间隔2h比间隔4h的母乳喂养时限长。而且泌乳始动期提前24h建立。其他学者报道即使在分娩后2个月、6个月、8个月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和时间也能增加泌乳量。[15]喂奶次数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可能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吸吮刺激强度的变化,其次是腺泡内压力的改变,第三是射乳反射次数。[14]因此应鼓励产妇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每天8~12次为宜。[7]提早喂奶时间,以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时限。

  3.6 乳房排空

  乳房排空可降低住院期间添加奶库奶的例数。[11]

  4 影响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因素

  4.1 精神因素

  吸吮时刺激对射乳期(吸吮时,吸吮刺激通过乳头及乳晕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脑垂体前叶,催产素释放,并进入血循环,作用于围绕腺泡的肌上皮细胞使其收缩,快速引起乳汁从腺泡、小导管进入输乳导管和乳窦而喷出。此过程就是射乳期)的建立起关键作用。但感官刺激如听觉(婴儿哭闹)和视觉也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即神经-激素作用,完成喷乳反射。[15]严寒、焦虑、疼痛,可使射乳减少。一般认为产后休息不好、生气、忧虑,对哺乳自己的孩子信心不足等因素能够抑制脑垂体分泌催产素影响母乳喂养。因此在哺乳期应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

  4.2 母婴健康

  在孕期患病,如贫血、肝炎、甲状腺瘤等,[16,17]能使产后母乳喂养时限减少。产后患感冒能使泌乳量锐减。[18]疾病可通过下列途径影响母乳喂养:①疾病本身导致泌乳量减少或无乳。②因病造成食欲差、营养不良、精神紧张、休息不好等。导致泌乳量减少。[2]③因病用药产妇担心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而中止哺乳。④因患病害怕传染给婴儿而被迫停止哺乳。⑤婴儿有病拒乳,吸吮次数减少,产妇焦虑等。同样使泌乳量下降。为此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保证。

  4.3 药物与泌乳

  促乳药有产泰,其通过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使乳汁分泌增多。中药有:黄芪、当归、路路通。主要作用是补气血,通径络、活血化瘀,促使机体具备泌乳条件,有利泌乳。抑制泌乳的药物:多巴胺是生理性的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因此多巴胺类药物(如5-羟色胺等)及能使垂体多巴胺增加的药物(如苯丙胺类、儿茶酚胺类)能抑制乳汁分泌。[16,19]吡哆醇类已知在大剂量(600mg/日)应用时,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的含量,减少催乳素的分泌,从而使泌乳量减少。[16]

  4.4 产妇因素

  产妇分娩时失血过多,剖宫产、会阴部感染、产后子宫出血、淋沥不断,对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不利。[2,19]因此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并建立常规的母乳喂养宣教制度,培训医务人员帮助解决母乳喂养中的诸多问题。

  4.5 营养与泌乳

  母乳来源的物质基础是有足够的营养素摄入。Villar[20]认为:为保证泌乳成功母亲必须在孕期贮存约4kg以上的脂肪。蛋白质摄入量需在每天摄入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20g。乳母营养和饮食成份对乳汁量有明显影响。[21]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能提高泌乳量。正常健康产妇分娩后应以小米汤代水饮用,可使泌乳量增多。但有研究表明:当营养满足机体需要后,仍单纯增加营养并不能增加泌乳量。[22]所以目前应加强乳母营养的研究。

  4.6 社会及环境因素

  乳母受教育程度高,其婴儿母乳喂养率也高,社会经济地位,对乳母有明显影响。妇产科医务人员对乳母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指导能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23]

  产妇在哺乳期间住房拥挤,条件差、环境嘈杂、卫生不好,空气污染,使精神紧张,休息不好,不利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因为精神因素可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功能,从而减少或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量减少。[6,19]上述因素可影响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喂养方式的选择。

  总之,泌乳量及母乳喂养受到诸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有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张丽敏(101149 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3医院妇产科)

  王军(北京部队总医院神经内科)

  何文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 Coldman AS.Immunological.factors in human milk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actation.J Pediatr,1982,100(4):563.

  2 Neifert MK.Returning to breast-feeding clinical obstet.Gynecol,1980,23(4):1061.

  3 苏祖斐.大力推广和研究母乳喂养.中华儿科杂志,1983,21:193.

  4 Kulsoom U,Saeed A.Breast feeding practices and beliefs about weaning among mothers of infants aged 0~12 mothers. JPMA,1997,47(2):54-60.

  5 Basire K,Pullons,Mcl eod D.Baby feeding:the thoughts behind the statistics.NZMJ,1997,110(1044):184.

  6 钱幼琼.有关泌乳的机制.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5,2:6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北京:1992.7-14.

  8 张丽敏,祝荣坤,迟凤玉,等.早泌乳多泌乳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6,8(31):443-446.

  9 张丽敏.早开奶制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的观察.护士进修杂志,1993,8(11):46.

  10 张丽敏.按摩和吸吮产妇乳房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4):180.

  11 王雅荪.吴世仪.早吸吮和乳房排空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65-467.

  12 张丽敏.乳腺管疏通时间和个数与泌乳量的关系.护士进修杂志,1997,12:(3):12-13.

  13 郑慧麟,钱安清.孕产妇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中华护理杂志,1990,25(9):454-455.

  14 Salarya EM.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after tarly initiation and frequent-feeding.Lancet,1978,2(8100):1141.

  15 Egli GE.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breast feeding on milk production.Pediatrics,1961,27:314.

  16 Watson A.The effect of medication on the lactatrics mother and her infant.Clin Obstet Gynecol,1980,23:1073.

  17 Marcus RG.Suppression of lactation with high does of pyridoxine.S Afr med J,1975,49:2155.

  18 王文士.感冒后乳汁突减.四川中医,1986,11:41.

  19 Kochenour NK.Lactation supression.Clin Obstet Gynecol,1980,23:1045.

  20 Villar J.Breast fee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Lancet,1981,2(8247):621.

  21 庞文贞.乳母营养对乳汁成份的影响.天津医学院学报,1984,2:30.

  22 王文广.北京市城乡乳母的营养状况、乳汁成份、乳汁量及婴儿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I.乳母营养状况、乳量及乳中营养素含量的调查.营养学报,1987,9(4):338.

  23 Jones DA,West RR.Effect of a lactation nurse on the success of breastfeeding a randomised Controld triol.J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1986,40:45.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