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护理学

谈手术中的防褥护理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正确舒适的体位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长期手术配合中,手术室护士已十分重视手术体位的放置,近年来很少出现体位不当而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所致的并发症。但对术中病人有可能发生的1~2度褥疮往往被忽视,这样,既增加了术后护理难度,影响手术后病人的恢复,又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院自1995年5月......

点击显示 收起


  正确舒适的体位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长期手术配合中,手术室护士已十分重视手术体位的放置,近年来很少出现体位不当而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所致的并发症。但对术中病人有可能发生的1~2度褥疮往往被忽视,这样,既增加了术后护理难度,影响手术后病人的恢复,又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院自1995年5月~1998年5月行各类大手术10 038例,其中有11例病人术后发现局部皮肤发红、发紫、水泡。现将经验教训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2岁,诊断为胰腺癌,于1997年3月20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手术时间长达5h,病人虽安返病房,但细心的护士接班时发现病人尾骶部有一2cm×3cm的皮肤发紫,术后尾骶部给予气垫,定时翻身,避免继续受压和保持清洁干燥,3d后褥疮痊愈。

  例2,患者,男,72岁,诊断为直肠癌,于1997年7月2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Miles术,术中病人一直呈膀胱截石卧位,手术4h,术毕,巡回护士发现其尾骶部有一2cm×2cm的水泡,术后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针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呋喃西林溶液,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局部受压,同时给予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增强病人体质。10d后褥疮痊愈。

  例3,患者,女,45岁,诊断为脑瘤,于1998年4月9日,在全麻下行脑瘤根治术,手术进行了3h,术后送ICU室,接班护士发现其右手腕部有一条束状的皮肤发红,伴有水泡,局部保持干燥,避免受压,于术后1周恢复正常。

  2 防范措施

  2.1 首先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做好重病人和年老体弱者手术时的防褥护理。在放置手术体位时,应检查床垫是否柔软,必要时增加海绵垫,以减少骨隆突处的受压,避免褥疮的发生。

  2.2 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动态地管理病人,一方面密切观察病情,同时经常观察受压部位,特别是颅脑等全麻手术病人,要经常观察束缚带的松紧度和位置,并在用束缚带时衬以足够厚的软垫,防止束缚带拉紧引起压疮。

  2.3 直肠癌根治术置膀胱截石卧位,作会阴冲洗,应将手术床摇成头高臀低位,嘱患者鼓腹,减少消毒液流入臀部。同时,一定要在臀部垫油布、中单,冲洗后取之,以保证尾骶部的干燥。

  2.4 手术室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问题,严格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