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康复及理疗医学

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不良的心理变化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增加而加重病情。临床护理中,除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患者几种常见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不良的心理变化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增加而加重病情。临床护理中,除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患者几种常见的心理特点应做好如下护理。

  1 恐怖心理

  由于本病发病急骤,常在没有思想准备的前题下,突然间出现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同时伴有强烈的窒息感,加上患者潜意识中对本病的惧怕,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故很容易产生末日将至的恐惧心理。对于这类病人,护理时除按医嘱及时给予止痛、镇静剂外,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给以热情、亲切的安慰。

  2 焦虑心理

  这类病人多发生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效果不甚明显,或者病情稍微稳定了就开始考虑事业和前途、家庭和经济等等。随时可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影响疗效,导致病情的复发。对于这类病人,我们应以热情、和蔼、亲切的态度告诉其得病容易治病难的道理,利用摆脱焦虑情绪的现实病例进行开导。

  3 麻痹心理

  这类病人症状不典型,自觉症状也较轻,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患心肌梗塞,不愿再接受合理的治疗和护理,超量活动,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对于此类病人,我们应耐心地告诉他们心脏的工作量与人的活动量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病的心脏已经不堪重负了,同时让他们知道疾病的个体差异性,以及症状与实际病变不尽一致的道理。

  4 依赖心理

  有些患者经过治疗后已经恢复了健康,符合了出院条件,却顾虑重重,认为只有医院才安全,害怕出院后发生意外。对于此类患者,我们先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心梗的发病机理,让他们知道疾病恢复后适宜家庭生活甚至可以担任一定量工作的道理。并且告诉他们本病的预防常识,以指导他们做好出院后的预防,消除依赖医院的心理。

  5 余悸心理

  这类患者尽管疾病已经基本恢复,自觉症状也基本消失,但却仍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欲望退缩或有意识的控制,终日卧床静养,甚至说话也不敢大声,尤其需要增加活动量时明显,一动就用手按压胸前,怕引起疾病复发。对此类病人,我们应讲清动静结合有利恢复的道理。

  总之,不管对于何种心理状态下的病人,我们都应怀着崇高的博爱之心,视病人为亲人,将心比心,及已推人,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地康复出院。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