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血管病学

高白细胞儿童急性白血病一例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通常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100×109/L,本病例外周血中白细胞高达1390×109/L,临床上罕见。高白细胞可致血液粘滞度增高,易造成脑血管的浸润和栓塞,早期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颅内出血及浸润。...

点击显示 收起


  患儿,男,11岁,因发热、皮肤出血点半月入院。患儿半月前无诱因发热,体温37.5~39.0℃,同时发现皮肤出血点,偶有头痛、恶心,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而治疗无效。查体:体温38.5℃,脉搏9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5/12kPa(1kPa=7.5mmHg),轻度贫血貌,四肢及胸前皮肤有散在出血点,下肢有小血肿,颈部、耳后、腹股沟可触及1cm×2cm大小的淋巴结。左眼睑结膜下出血,右眼闭合差,口角向左偏斜。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肋缘下10cm,脾肋缘下13cm,克氏征(+)。Hb 100g/L,WBC 1390×109/L,幼稚细胞0.97,BPC 94×109/L。骨髓增生活跃,原始+幼稚淋巴细胞0.69。POX染色阴性,血LDH 46.38μmol.s-1/L,AST(GOT) 1216.91nmol.s-1/L。脑电图异常,脑脊液:WBC 0.395×109/L,可见幼稚细胞,蛋白2.5g/L。头颅CT未见异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速,多导联T波低平。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第1个疗程用长春新碱+泼尼松(VP)方案治疗后加用环磷酰胺,第2个疗程再加用柔红霉素,用化疗药物的前1天及后2天均用水化疗法并碱化尿液,后又鞘注氨甲喋呤、阿糖胞苷及氟美松共4次。第2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但口角偏斜仍存,脑脊液蛋白仍高。自动出院,出院后继用COA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泼尼松)方案治疗,出院后3个月突然高热,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外院诊断为颅内出血。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通常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100×109/L,本病例外周血中白细胞高达1390×109/L,临床上罕见。高白细胞可致血液粘滞度增高,易造成脑血管的浸润和栓塞,早期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颅内出血及浸润。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