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心脏外科学

外周血管病治疗进展

来源:www.ccheart.com.cn
摘要:外周血管病仍有许多迷,一旦解密将开启新的治疗冠脉和非冠脉疾病的大门。并且两者同受一种疾病进程影响,往往需要类似的治疗方法。由于过去十几年来技术上的显著进展,尤其在经皮介入治疗方面的进展,现在能更安全有效地治疗外周动脉病。目前优化处理患者的关键是有关可供选择的治疗范畴及其循证医学证据。...

点击显示 收起

阜外医院 蒋雄京

 外周动脉病
    广义的外周血管定义为心脑血管以外的血管,它组成了人体最大的单"器官系统"—这一系统在生物学上很复杂且令人着迷,功能上呈动态变化。外周血管病仍有许多迷,一旦解密将开启新的治疗冠脉和非冠脉疾病的大门。面对现实,心血管专家不能再局限关注冠脉。冠脉与非冠脉循环相互依赖,两者普遍共存并且可相互引起致残或致命症状。并且两者同受一种疾病进程影响,往往需要类似的治疗方法。由于过去十几年来技术上的显著进展,尤其在经皮介入治疗方面的进展,现在能更安全有效地治疗外周动脉病。目前优化处理患者的关键是有关可供选择的治疗范畴及其循证医学证据。

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动脉病的治疗
    外周动脉病(PAD)或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系外周动脉树症状性阻塞的最常见原因。PAD的病理生理基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致,危险因素也相似,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阳性家族史及衰老。在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PAD的估测患病率20%,事实上这可能系保守的估计,因为大量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不知道症状系动脉阻塞所致,这类患者的PAD症状要么被忽视,要么误认为其它病因(如退变,关节炎),他们形成一个重要的亚组,如果被适当诊断的话可能从可供治疗中获益。
    与冠心病类似,除非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³50%,否则PAD相关症状罕见发生。不过一处或多处狭窄³50%并不意味患者一定有症状,实际上大量PAD患者即使存在严重弥漫性病变仍无症状。如果有足够的侧支循环,即使肢体或器官的主干血流完全闭塞,患者仍可以没有症状。
    对PAD患者任何治疗策略上一个重要考虑为这一有症状/无症状疾病的自然史。治疗目标为维持功能,减少或消除症状,并防止疾病进展。由于PAD是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标记,故次要目标是降低冠状动脉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治疗措施包括保守治疗、经皮介入及外科手术。无创治疗方面,危险因素改良(戒烟最重要)应该是任何治疗计划的重要部分,可能减缓疾病的进展。因为肢体缺血可刺激侧枝循环生长,轻中度症状的患者在指导下进行正式的运动训练可增加无间歇性跛行距离大约二倍。严重间歇性跛行、静息时疼痛或组织坏死的患者不大可能从运动中获益。
    为了显著减少与PAD相关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应该用药物治疗并存的疾病(如高血压),改良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及预防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血栓事件(如抗血小板药物)。至今尚无任何药物被证明足够有效改善PAD症状,并获得广泛认可或使用。不过有二个药物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己酮可可碱(Trenfal)系一种红血球解聚剂,与安慰剂比较步行距离增加21%,最可能获益的患者为症状持续1年以上且踝肱指数<0.80,不过多数研究者承认在治疗症状性PAD方面Trenfal没有什么价值。西洛它唑(Pletal)系磷酸二脂酸III抑制剂,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作用,最近已获批准,显示有些患者可获益。在几个随机临床试验中发现西洛它唑与安慰剂比较步行距离增加(47%比13%),并见生活改善。 已用前列腺素对显著肢体缺血的患者进行了几项研究,其中有些获得效疗。许多血管扩张(如钙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如阿斯匹林,噻氯比啶,氯吡格雷)及代谢药(如左旋-肉毒碱和左旋-精氨酸)等均已进行过研究,但没有一种已被阐明肯定能改善PAD相关的症状。
    目前另一种新的"药物或无创"治疗方法正在进行I期和II期临床试验,即用生长因子治疗显著的肢体缺血。这一治疗的前提是如果通过更多的侧枝血管发育来增加血流,闭塞的主干血管可以不要血管重建。这一处理称为治疗性血管再生。血管再生细胞激活剂(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基纤维生长因子)可作为重组蛋白或重组蛋白的编码基因,直接血管内注射或特定位置肌内注射。
    有创治疗包括经皮血运重建及外科手术,是立即缓解PAD症状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的重要进展已使微创治疗更方便。

粥样硬化性栓塞
    粥样硬化性栓塞系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性PAD特别恶性的结局,由微小或显微性溃疡性粥样斑块碎屑栓塞所致,来自于近端动脉树上斑块的解离,可自发也可直接外科手术或导管操作激惹。粥样硬化性栓塞可导致碎屑输往的小动脉树供血区域组织缺血或栓塞。下肢粥样硬化性栓塞可以呈局灶性,累及一个或数个脚趾(引起所谓蓝趾综合征),或呈弥漫性,导致双侧网状青斑、紫绀及疼痛,缺血可进展为疼痛性溃疡及坏疽,其程度依赖于栓塞的严重性及受累血管的状况。肾血管受累可导致肾功能损害。
    粥样硬化性栓塞的治疗策略包括对受累组织的局部保守治疗,更重要的是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进一步栓塞事件。这些措施大致上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及避免对可能的栓子来源部位(如腹主动脉)进行再次外科及导管操作,不过在反复粥样硬化性栓塞复发这一特殊情况下,为了消除栓塞源,偶然推荐经皮或外科方法。

急性肢体缺血
    急性肢体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栓塞性动脉闭塞, 四分之三以上病例栓子来源系心源性,其中房颤是主要原因。患肢血管原位血栓形成不常见。当发生自发性血栓,尤其没有高度狭窄情况下,必须注意既往未曾认识到的高凝状态可能性。旁路移植血管血栓是否妨碍血流是急性肢体缺血的另一常见原因。
    急性肢体缺血患者,尤其是肢体濒死的患者,需要立即处理并快速恢复滋养血流至濒危患肢。不同患者治疗要个体化, 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或导管取栓、旁路血管、溶栓治疗或直接经皮血运重建。

作者: 2007-7-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