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回肠丸加减治婴幼儿泄泻经验举例

来源:www.tcmer.com
摘要:婴幼儿因脏腑未充,形气未盛,柔弱娇嫩,易受风寒湿热外邪侵袭而发生泄泻,笔者近年来,运用回肠丸方(出自《证治准绳》),随症加减,治婴幼儿泄泻,屡获效验,现介绍如下:婴幼儿泄泻,多是感受寒凉或湿热致泄泻,每日5—10次不等,呈粘液状,色绿伴不消化奶片。我们根据带教老师指导,用回肠丸,随症化裁,收效甚好,将原方组......

点击显示 收起

婴幼儿因脏腑未充,形气未盛,柔弱娇嫩,易受风寒湿热外邪侵袭而发生泄泻,笔者近年来,运用回肠丸方(出自《证治准绳》) ,随症加减,治婴幼儿泄泻,屡获效验,现介绍如下:

婴幼儿泄泻,多是感受寒凉或湿热致泄泻,每日5 —10 次不等,呈粘液状,色绿伴不消化奶片。且因小儿特点,不易用药,用常用药疗效也不显著。我们根据带教老师指导,用回肠丸,随症化裁,收效甚好,将原方组成如下基本方: 乌梅肉6g ,苍术5g ,白术5g ,山药10g ,补骨脂5g ,肉蔻6g ,白芍10g ,五倍子5g ,诃子2g ,赤石脂6g ,生甘草3g。依据寒凉型则上方加熟附子,吴茱萸温补脾肾;温热型则上方加葛根,黄连、黄芩、薏米等清热解毒利湿,随症加减灵活化裁。病案举例如下:

案1  王仲谦,男,3 月大,居机械厂,腹泻三天,每日10 余次,如奶水样,有泡沫绿粘液,肛门淹红,昨日又有咳嗽、流鼻涕、喷嚏、上方加葛根10g ,枯矾015g ,黄芩6g ,陈皮5g ,半夏5g。2 付,每日1 剂,煎汁60 毫升,3 日后来告知,病儿已愈。

案2  李风凡,男,215 月大,居化肥厂,腹泻月余,每日7 —8 次,呈绿色粘稠,伴不消化奶块,查大便常规无异常,上方加黄莲须3g ,炮姜2g ,熟附子6g。予3 付药,每日1 付,煎汁60 毫升左右,令患儿分数次服下,后电话告知患儿病痊愈。

案3  于伟,女,2 月大,住云峡街,腹泻已3 —4天,大便稀,呈绿黄色,每日10 余次,有时如奶样,舌苦白滑,指纹淡红,先予上述基本方2 付,服后日大便3 —4 次,再用上方加薏苡仁10g ,继服3 付,后来告知病儿已愈。

案4  王叶红,8 个月大,居棉纺厂,腹泻3 天来诊,脓血便,日5 —6 次,带粘液,查脓细胞6 、红细胞6 、白细胞6 、上述基本方加葛根12g ,黄芩10g ,黄连4g ,扁豆12g ,木香4g ,白芍12g ,肉蔻3g ,诃子3g ,生甘草6g。予2 付药后,病儿症状减轻,粘液脓血便有少许,再服2 剂,巩固疗效,后来电告知,已获痊愈。

小儿脏腑娇嫩,脾肾功能尤其柔弱而又生机蓬勃,生长发育所需水谷较成人更多,又小儿饮食不能自节,易为饮食所伤,故常表现脾胃不足,湿邪内蕴,有碍消化,又小儿形气未充,感受寒凉,湿热外邪的应变能力较差,外感寒凉之邪与内蕴湿热之邪相合,致脾胃运化功能不足,水谷和精微运化输布失常而成泄泻之证。因本证湿热型发病较重,易伤阴伤阳,笔者在用药时,在清热利湿的同时,加温肾扶脾解毒固涩之品,如干姜、熟附子、黄芩、黄连、肉蔻、赤石脂、乌梅、诃子等。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婴幼儿的饮食控制,加强护理,减少饮食量,延长间隔时间,宜清淡饮食,忌油腥生冷,以防病情加重。“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本病急性期以祛邪为主,待病情好转后,贵在健脾胃,常用参苓自术丸善后,而获良效。

作者: 2009-3-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