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林素财:五苓散在高血压病治疗的机理及运用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五苓散首见于《伤寒论·。但随着后世医家对五苓散临床运用实践的不断深入,此方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运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就是其典型例子之一。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独立性疾病。...

点击显示 收起

  五苓散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乃为”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但随着后世医家对五苓散临床运用实践的不断深入,此方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运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就是其典型例子之一。

  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独立性疾病。中医学并无高血压病病名,其病证属中医内伤杂病范畴,但有关其症状论述可见于许多中医文献。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的记载。对高血压病所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中医也分别归于“心悸”、“胸痹”、“中风”、“水肿”等病证中进行辨病辨证治疗。

  1 五苓散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素问·灵兰秘典论》: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水湿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邪无出路,反逆于上,则可出现头痛眩晕。小便不利,水动于下,上冲于心胸,则可见心悸胸痹。饮在下焦,失于固摄,水邪外泛,则可出现下肢水肿。若“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则可引发中风,而出现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症,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及自术组成,全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能。猪苓、茯苓、泽泻,导水下行,通利小便;白术健脾气、运水湿;桂枝通阳化气以行水,亦可解表。五药合用,外解表邪,内通脏腑,助膀胱气化,使水有出路。故临床多用本方加减以治疗具有头眩、心悸、小便不利及舌质淡胖有齿痕等特点的高血压。

  2 对血压的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前田加奈等嘲研究五苓散和柴苓汤对用去氧皮质酮DOCA-盐制作的肾性高血压模型大病理模型,并与西药速尿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五苓散变方组合柴苓汤组全部存活,且五苓散对DOCA-盐所致血压升高的抑制作用也较为缓和。韩氏等观察五苓散提取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实验治疗效果及其对大鼠尿量和血清Na+、k+、C1-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五苓散提取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利尿、降压作用,且不造成电解质紊乱。

  3 五苓散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报道

  吕氏嗍用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郁金、石决明等)治疗高血压病50例,并与西药组(复方降压片、硝苯毗啶、心得安、双氢克尿噻,根据血压高低决定联合用药及剂量)对比。结果发现中药组服药3天以内,血压下降至正常者34例,l周内下降至正常者50例。且随血压下降,患者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耳鸣、肢体麻木均消失或减轻,没有发生任何不适及并发症。罗氏在采用继续服西药同时,配合中药:茵陈log,白术15g,云苓15g,泽泻30g,桂枝6g,丹参20g,夏枯草log,草决明log,山药15g,半夏10g,甘草6g,焦查20g,水煎服,每日I剂。治疗结果发现102例中,显效33例,有效5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7.2%。

  4 总结

  高血压病属中医杂病范畴,主要症状有眩晕、头昏头痛,心悸等,中医界多从“肝”论治,清肝泻火、平肝潜阳等乃常用治法。不少人一见高血压病便对号入座套用清肝、平肝之法,但临床实践发现,以肝论治高血压病,有时疗效并不尽人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使相当一部分人肥甘厚腻不绝于口,而身体锻炼日趋减少,体重日趋上升。长此以往,脾胃功能日益受损,运化日益减弱。脾主运化,运化布散水谷精微于周身,而气血乃水谷精微化生,故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不能布散津液,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内停,易化生痰湿。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上扰清窍,故头目昏眩,故前人认为“无痰不作眩”。五苓散温阳化湿,复脾运,去内湿而运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加深对次疾病的认识,拓宽辩证思维,挺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 林素财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