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参苓白术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消化道疾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小儿慢性腹泻常经久不愈,病程迁延至2个月以上,或数年,甚或十余年。本研究采用参苓白术散配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消化道疾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小儿慢性腹泻常经久不愈,病程迁延至2个月以上,或数年,甚或十余年。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或蛋花样大便,夹黏液、泡沫,或不消化食物,并伴有营养不良、腹胀腹痛、精神不振、烦躁等症状。本研究采用参苓白术散配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患者,均符合小儿慢性腹泻诊断标准。临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2(4个月~6)岁;平均病程3(2~7)个月;大便平均5(3~7)次,d。对照组4|D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个月~6)岁;平均病程4(1~8)个月;大便平均5(4~6)次,d。全部患儿均有黄色或黄绿色水样或不消化样便。合并营养不良15例、贫血2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大便次数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思密达,<1岁者,(1,3)袋/次,3次,d;1~2岁者,(1,2)袋,次,3次,d;2~6岁者,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党参15 g、茯苓10 g、白术6 g、甘草6 g、薏苡仁12 g、山药10 g,莲子肉6g,陈皮6g、麦芽10g、神曲6g,乳食不化者加山楂10 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6 g;久泄不止者加诃子6 g、石榴皮6g,1剂,d,水煎2次,共取汁200 ml,早、中、晚3次分服,年龄小者可多次频服,lO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1.3临床疗效判定:显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无效: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未改善或加重。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两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O.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42例中,显效28例(66.7%)、有效11例(26.2%)、无效3例(7.1%),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40例中,显效18例(45.O%)、有效13例(32.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_05)。

3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多由急性感染性腹泻转化而来。中医有“飧泻”、“濡泻”、“注下”等名称,后用“泄泻”统称本病。泄泻乃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禀赋不足、以及脏腑虚弱所致,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素弱、脾常不足,后天未充,消化功能较弱,为泄泻的内因所在。若乳食内伤、感受外邪,或先天不足、脾胃虚寒,则易损伤脾胃、清浊不分、湿滞为阻、合污下降而成泄泻,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低下、疲乏无力等。《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调节脾胃功能为治泄泻之本。

        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方中党参大补元气,振奋脾胃之元气,健脾止泻;白术、茯苓燥湿健脾:甘草、山药加强健脾之功;莲子、薏苡仁补气健脾止泻;陈皮理气和胃;麦芽、神曲消食化滞。诸药相伍,湿而不燥、补而不滞、升降调和,清浊各行其道,泄泻自止。思密达为肠黏膜保护剂,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肠腔表面,保护肠黏膜,增强肠黏膜屏障作用,有效地阻止病原微生物破坏肠黏膜入侵,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等正常菌株增长,有助于恢复肠道生态平衡,快速止泻。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参苓白术散加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有良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