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70例

来源:中国中医网
摘要: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月~3岁的婴幼儿,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笔者采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2临床资料2005-10-2006-05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年龄6个月~3岁的患儿l50例,均为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其中......

点击显示 收起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月~3岁的婴幼儿,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笔者采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血红蛋白<110g/L作为初步诊断,同时伴有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涂片中红细胞变小,染色显示中间透亮区加大。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将贫血分为轻、中、重和极重4度。血红蛋白90~ll0g/L,红细胞3.0~4.0×1012/L为轻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0—3.0×l012/L为中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l.0—2.0×1012/L为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0×1012/L为极重度。

  1.2 临床资料 2005-10-2006-05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年龄6个月~3岁的患儿l50例,均为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其中轻度贫血80例,中度贫血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在随访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治疗中断共l8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13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健脾生血颗粒[主要成分:党参,茯苓,白术(炒),甘草,黄芪,山药,鸡内金(炒),龟板、鳖甲(醋制),南五味子(醋制),麦冬,龙骨,牡蛎(煅),大枣,硫酸亚铁(100mg);辅料:环糊精,维生素c,枸橼酸,蔗糖],<1岁每次2.59(半袋,相当于硫酸亚铁l50m9/d或15~25m9/kg·d-1),1—3岁每次59(1袋,相当于硫酸亚铁300mg/d或20-30mg/kg·d-1)],每日3次。对照组121服硫酸亚铁30mg/kg·d-1及维生素C联合治疗。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为显,上升l0g/L以上为有效,不到l0g/L为无效。

  3.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70  34(48.57)  (45.71)   4(5.72)     94.28

对照组  62  22(35.48)  (48.39)   10(16.13)   83.87

  x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4体会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轻度贫血患儿可有厌食、异食癖等表现,中度以上的贫血可出现心慌、皮肤及口唇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等,可继发各种感染,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应及早予以纠正。目前缺铁性贫血西药治疗主要是补充铁剂,起效快,但服药后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中医多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药物治疗,但见效慢。中西医结合能发挥各自优势,又克服了彼此的不足。本文结果表明,健脾生血颗粒为中西医结合制剂,具有稳定丽快速的升高血红蛋白作用。西药补铁,提供造血原料。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茯苓健脾宁心;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鸡内金健胃消食。诸药合用健和胃,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摄入,通过益气养血改善生血环境,提高造血机能,同时也减轻了贫血的心慌、多汗等症状。另外,该制剂中硫酸亚铁采用了环糊精包合技术,掩盖了铁剂的异味,减低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增加了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维生素C能防止铁的氧化和促进铁的吸收,提高了硫酸亚铁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了疗效。健脾生血颗粒口味好,异味小,对胃肠刺激小依从性好,故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个较好的治疗药物。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