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紫芝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紫芝(Ganodermasinense)又称中国灵芝,是中国灵芝的特有种类,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2005年版药典将其与赤芝(Glucidum)的干燥子实体共同定为灵芝的药用正品。全世界已报道了灵芝科的有效种类200余种,我国有103种。国内灵芝药效物质基础与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多的主要为赤芝、紫芝、树舌(Gapplanatum)等少......

点击显示 收起

    紫芝(Ganoderma sinense)又称中国灵芝,是中国灵芝的特有种类,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2005年版药典将其与赤芝(G lucidum)的干燥子实体共同定为灵芝的药用正品。全世界已报道了灵芝科的有效种类200余种,我国有103种  。国内灵芝药效物质基础与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多的主要为赤芝、紫芝、树舌(G applanatum)等少数几种  ,发现药效活性成分主要有灵芝多糖及三萜类成分  本文主要对紫芝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其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l化学成分
1.1  三萜:三萜类成分是紫芝中—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成分。目前从紫芝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有19个:GanosinensinA(1)、ganodermanontriol24-0-{(2Z~E,9E)一
2.[2-(2'5-dihydroxyphenyl)-2-oxo-ethylidene]11-hydroxy-6,10-dimethylundeca-5,9-dienate l(2)、ganodermanontri0124一D.{(2z,5E,9E)一2-[2-(2,5-dihydroxyphenyl)一ethylidene]11-hy&oxy-6,10-tfimelhylundeca-5,9-dien-am)(3)、7B羟基-3,11,15-三酮-羊毛甾-82.4(E).二烯-26蝴(4)、7B,15a-二葝 基.3,11-二-羊毛甾-8,24(E)-二烯-26-羧酸(5)、12B-乙酰氧基一3B,7B-_二羟基-11,15---酮一羊毛甾.8,24(E-二烯-26-羧酸(6)、3B,7B-二羟基一11,15-----酮-25,26,27-三降羊毛甾一8,20-Z.烯.24-羧酸(7)、7B,20.二羟基-3,11,15.三酮.25,26,27-三降羊毛甾.8.烯-24-羧酸(8)C5-6]。王翠芳等 从紫芝中分离得到了methyl ganosinensate A(9)、紫芝酸A(10)、紫芝酸B(11)。乔英等 从紫芝中发现的三萜有灵芝羊毛甾酮B(12)、三乙酰基灵芝醇A(13)、灵芝醇A(14)、灵芝三醇(15)、ganodermanontriol(16)、20(21)-dehydrolucidenicacid(17)、灵芝酸D(18)和灵芝酸A(19),这些三萜结构见图1。
1.2甾体:有研究从紫芝分离得到甾体10个,分别为:6,9-环氧麦角甾.7,22---~烯.3B一醇(1)、过氧麦角甾醇(2)、B-谷甾醇(3)、麦角甾醇(4)、麦角甾-7,22----烯-3一酮(5)麦角甾-7,22-二  烯-3B-醇(6)、麦角甾一7,22一二烯.2p,40c--"醇(7)、麦角甾-7,22--"烯•2p,3 0,9Ct-三醇(8)、麦角甾.7,22-~--烯.3p,5a ,6B,9a四醇(9)、麦角甾一7,22--"烯.3B-棕榈酸酯(10)[9-10],这些结构见图2。
1.3挥发油:陈体强等  通过GC-MS分析了紫芝超细粉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其挥发油成分主要为:2,3二甲基.1.丁醇、2.甲基.1.戊醇、3,3---~甲基己烷、2,3,4.三甲基己烷、1,1,3,3.四甲基环戊烷、2.壬醇(E)、2,3.二甲基.癸烷、4.甲基.十一碳烯.1、2,2,3,4,5,5-六甲基己烷、2.乙基己基丁酸酯癸、二甲基乙酸癸酯、乙酸癸酯、
2.丙基.1.癸醇、1.十四烷醇、双.(3,5,5-三甲基己基)醚、3,7--"甲基-1,6癸二烯-3-醇.酮、1.十五烷醇、己二酯乙酸酯、1.棕榈酸正癸醇、2.(2.四呋喃).甲基四氢吡喃、1.十七烷醇、2.(2’,2’.二异丙基.1’,3’.二e茂烷).3,3.二甲基-1,2-丁二醇、2.甲基.十七烷、2.甲基一十八烷、10.甲基.1.十六烷醇、(E)2,3-环氧十四烷.1.醇、2.羟基.3,5.二甲基环戊-2-烯.1.酮、1.环己烯.1.醇乙酸酯、2.甲基.二十烷、2,6--~.叔丁基苯酚、6.乙基-3-羟基-3,7-----.甲基.正辛酸甲酯、二十二烷、2.二十一烷.1.醇。
1.4生物碱:桑红娇等   从紫芝中分离得到吲哚.2,3.二酮(indole-2,3-dione),即靛红(isatin);刘超等  分离得到一个新生物碱。
1.5其他成分:方乍浦等L14J对紫芝固体发酵得水提醇沉后的醇溶部分进行了氨基酸的测定,结果表明其含有14种游离氨基酸和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氨亮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水解氨基酸。陈体强等   报道了紫芝子实体的脂肪酸构成以油酸(35.4%)及亚油酸(44.5%)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还含有棕榈酸(1 8.5%)、硬脂酸(0.7%)、肉豆蔻酸(0.6%)等饱和脂肪酸;此外,还检出廿碳烯酸(0.2%)、廿二碳烯酸(0.2%)等长链烯酸。紫芝子实体(干品)中水分含量为12.49%~4.2%,粗纤维为44.0%~47.6%,粗蛋白为11.98%~13.87%,粗脂肪为1.96%~2.81%,总糖为7.34%~8.10%,灰分为1.06%~1.33%,其多糖含量为1.06%~1.33%。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紫芝含有较丰富的Ca、Mg、Fe、Zn、P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分别为:1550 mg/kg、483mg/kg、180mg/kg、44.7mg/kg、37.5mglkg。
2药理学活性
2.1抗菌作用:王晓玲等[16-173通过深层发酵法制备了紫芝菌丝体中的三萜,并检测了其对革兰氏阴性茵(大肠杆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紫芝菌体中三萜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该三萜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为30 mg/ml、30 mgl、60mg。此外,当胞内酸性三萜在40 mg/ml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在此浓度下对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该样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 mg/ml 、20mg/ml、40mg/ml 、80mg/ml和40mg/ml。
2.2抗肿瘤作用:杨国红等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得到菌丝体,并追踪得到其最佳抗肿瘤活性部位为紫芝液体深层发酵液的胞内水提醇沉物可溶于水部分(多糖88.4%,含还原糖3.15%),利用小鼠移植肿瘤模型追踪测试抗肿瘤活性,给药剂量为40.5 mg/kg时,该活性部位对肝癌H22小鼠、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63.94%、58.32%。该活性部位对A549、LoVo、CEM、QGY-7703肿瘤细胞的ICso值分别为160、29.28、45.06和37.38~g/rrd表明紫芝液体发酵液对小鼠移植肿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王晓玲等  采用噻唑蓝比色(MTr)法研究紫芝酸性三萜对几种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芝胞内酸性三萜和胞外酸性三萜在250ug/ml时,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分别为:45.34%、30.92%、43.70%、30.17%,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对人胃癌细SGC-7901没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
2.3抗炎镇痛作用:万阜昌和黄道斋n’’报道了人工紫芝和天然紫芝对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预防和冶疗作用,对急、慢性炎症也有明显的作用,无明显的副作用和毒性。此外两者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4抗HIV:Naoto Sato等  报道了从紫芝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灵芝酸GS-2,20.羟基赤芝酸N,20(21).dehydrolucidenic acid N,灵芝醇F,均具有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蛋白酶的活性,其IC50值范围为20~40~mol/L。
2.5其他药理活性:何晓玲和何介元[203运用以紫芝煎液为主,用于救治毒蘑菇中毒,成功治愈27例,其中白毒伞(Amanita verna)中毒10例,角鳞白伞(Amanitasolitaria)中毒6例,豹斑白伞(Amanita pantherina)中毒11例,表明紫芝对治疗毒蘑菇中毒有较好的疗效此外天然紫芝还具有降血脂、血糖,降低氧耗量,改善心血管机能,保护肝脏等作用  。
3结语
    紫芝是国内主要灵芝资源,已有大量人工繁殖,是一个药用价值较高的真菌,具有保肝、提高免疫力、抗菌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紫芝中活性成分类型与赤芝一致,目前研究表明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为灵芝三萜类成分和多糖类,但药效与作用机制明确的先导化合物还未被发现,这也将成为深入研究紫芝的一个方向。紫芝临床应用多以传统的中药形式使用,以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为主的深层次产品鲜有报道。目前关于紫芝的化学和药理的应用基础研究仍不够深入,一些药理功能的活性单体成分还不是很明确,有待研究者进一步加深其单体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
作者: 谌永蕾 马青云 罗应 黄圣 卓华燕 赵友兴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