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20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近5年来,笔者运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该病,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2治疗方法本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电针组(84例)和电针加手法组(116例)。取穴局部常规消毒,先快速刺入皮下,得气后,连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频率120次/min,采用连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手法结束时,将患肢轻抖数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3-1323-02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改变。近5年来,笔者运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该病,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病人中,门诊病人170例,住院病人30例;男64例,女136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8岁,以45~55岁者居多。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2周,其中1~2岁8例,6个月~1年34例,6个月以下158例。左肩78例,右肩108例,双肩14例。因受凉而发作者106例,因劳累而发作者48例,其他原因46例。本组200例病人,均具有肩部酸胀疼痛,夜间及活动加剧,肩周有压痛,上肢上举、外展、旋转等功能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法 本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电针组(84例)和电针加手法组(116例)。

1.2.1 体位和选穴 患者取坐位或侧、俯卧位,选取患侧天宗、肩、肩、肩贞、中渚为主穴,手指发麻常配曲池、外关、合谷等穴。每次2~4穴,轮换使用。

1.2.2 操作及注意事项 先依患者年龄、体质及选穴部位的肌肉厚薄来选择好针具。取穴局部常规消毒,先快速刺入皮下,得气后,连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频率120次/min,采用连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出针后,令患者坐位,于患侧肩部施以轻柔的法及捏法,于痛点最明显处施以指掐约1min,然后令患者下蹲,医者抬举其臂(用力要适中),疏解其粘连。手法结束时,将患肢轻抖数下。十次为一疗程,未愈者,休息3天,再行第二疗程。在治疗期间,嘱患者自行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愈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肩周酸胀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如常人为痊愈。肩周偶发疼痛
上肢能上举140度以上,后摸指端能触及第10胸椎以上为显效。肩周疼痛有所减轻,上肢上举、旋转等活动较前进步为有效。经两个疗程以上治疗病情无好转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结果 (略)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岁,教师,1998年11月5日初诊。患者近 半年来右肩关节酸胀隐痛,上肢活动逐渐不灵,经多次西药治疗,每次仅能暂时缓解几天。近一周来,因气候突变而疼痛加剧,入夜尤甚,右手指时有麻木,不能持重物,经服西药疼痛仍不能缓解,遂来就诊。查体:右肩关节外观无异常,肌肤欠温,肩周压痛明显,右上肢上举约45度,后摸至骶尾结合部。血液检验结果正常。X线拍片骨质无异常变化。经电针配合手法治疗3次,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度加大,嘱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10次,疼痛消失,功能活动如常人。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4 体会

肩周炎是肩部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一种慢性炎症性反应,属无菌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乃因风寒湿邪阻滞经络,肩周气血不畅所引起,“不通则痛”,故治疗上以祛邪通络,活血舒筋为主。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电针等治疗。

从一般临床资料来看,该病好发于45~55岁之间的年龄,且女性因生育和繁琐的家务等原因,发病率较男性为高。可能因人们普遍的以右手用力过多,右肩的发病率高于左肩。在针刺取穴上,以局部取穴为主,天宗、肩贞二穴乃太阳小肠经要穴,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之功,骨、骨二穴乃手阳明大肠经要穴,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力,四穴均具有主治经脉所过之病之效。中渚乃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是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上述所取手三阳经之穴配合,共奏通经活络止痛之功。电针配合手法治疗,不仅起到了电针通经活络、理气止痛之功,而且还起到了手法的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止痛的治疗效果。二者协同作用,配合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编辑 维兰)

作者单位:437300湖北省赤壁市赤马港医院

作者: 董淮南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