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浅谈中医药古籍馆藏与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中医药古籍是千百年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真实记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对其进行收藏,必须对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熟悉中医药图书分类和工具书的使用,借助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将浩繁的古医籍进行归类,方能系统、完整的收藏。每一个医学专业图书馆或地方性公共图书馆藏......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药古籍是千百年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真实记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对其进行收藏,必须对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熟悉中医药图书分类和工具书的使用,借助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将浩繁的古医籍进行归类,方能系统、完整的收藏。每一个医学专业图书馆或地方性公共图书馆藏有中医药古籍,该馆就有搜集、整理、保护其馆藏古籍文献的图书馆馆员。
    1  中医药古籍的地位及其作用
    1.1  中医药古籍的地位我国大量的中医药古籍之所以被保存下来是与我国历代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进行搜集、整理、保管分不开。历代医药学家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著书立说,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医药古籍。而这些古籍汇载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中医药发展成就,在我国的中医药教育、临床、科学研究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目前我国的中医药教材均是参照重要的医学典籍,以大量的古文献为基础,加上新的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或实践经验,加以系统的总结、编纂而成。例如现在所用《金匮要略选读》教材就是以明朝赵开美校刻的《金匮要略方论》为蓝本编写的。
    1.2  中医药古籍的作用
    1.2.1指导着临床应用在大量的古医籍中,不仅有基础理论方面的著作,还有大量的临床医学文献,如临床各种理疗方药和历代医学家临床验案与经验体会的实录。此类文献对当今和以后临床医学有十分重要的和启迪的作用。
    1.2.2对传统理论的验证、发展和扬弃今天中医药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或是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从理论的角度而论,不论是对传统理论进行验证,还是对原来理论的发展和扬弃,均需要以古医籍所提供的理论为依据。
    1.2.3对研究我国的文学、文字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医药学与文化形成是一脉相承,故在中医药古籍中,保留着大量古汉语方面的资料。
    1.3  中医药古籍具有的特点
    1.3.1  文献数量巨大收录散杂由于我国古代的目录体系不精确,加上医药学与人民生活的联系密切,不少非医药文献中包含着大量的医药文献,仅《中国丛书综目》《四库》著录及存目《贩书偶记》正续篇三者合计63853种,其中医学类文献就有2255种。据史载书目总计,上清代就有万余种之多,后因战乱,亡佚严重,现存约8000种。
    1.3.2  书名繁杂多样,字词含义古今有别中医药古籍同一本书有多种书名,而书名可见于封皮、书颈、书口版心、目录、序跋、正文之前或书根上,而几处的书名却常常不一致。封皮书签上的书名,多由名人贤士题写,书口版心上的书名常为简称书名,书根上书名多是藏书家为取书之便自己写的,故书名繁杂多样。版本不同书名各异,差异较大。如眼科古籍,同为一本书,因版本不同,有的叫《审视瑶函》,有的叫《眼科大全》。另外,由于医药古籍年代久远,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词义发生了变化,字词含义古今差别较大,也应引起注意。
    1.3.3分类独特,易于检索中医药古籍一般都按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分类。尽管分类方法较为粗糙,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古籍编排有序,易于检索,是收集、查找中医药古籍的重要途径。
    1.3.4讹误较多,版本杂乱古医籍在长期流传中,辗转传抄与多次翻刻印,或写误、或承前人之误,或为校订人删改,易失原貌。因此,难免以讹传讹。在内容和文字上存在着讹、漏、误、衍现象,在版本上存在着同书异本,同书异名同版、同书异名异本等现象。还存在着古医籍的真伪问题。注意在收藏时审察史料,考证版本,辨别真伪,将浩繁的古医籍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
    1.4有别于现代馆藏书刊的搜集途径
    1.4.1利用私人藏书目录收藏私人(他们)广泛收集善本,不惜重金购买秘籍孤本,建置藏书阁,编制藏书目录。他们藏书广泛性,填补了官方目录之不足。如明代最有名的藏书家范钦藏书达7万卷。毛晋先后购置珍本84 000册。清代4大藏书家常熟瞿绍基、聊城杨以增、临安陆心源、钱塘丁丙4家共藏书66万卷,占全国总藏量的28%。广东医学图书馆馆藏的古医籍也有相当部分是萧熙老先生于1958年逝世后其家属赠送给图书馆的,其中也有明清时期的古医书治验和处方集等。
    1.4.2  注重出土医籍的收藏如1972年在武威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医药简牍92枚,其中内容有内科、外科、妇科和针灸学等;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医药帛书和简书有《安臂十一脉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心脉经》《生方》等1 5种。
    1.4.3利用历史目录进行收藏实行“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占统治地位,古医籍均按部分类。经部过去被统治者推崇为典籍,为豪门贵族必读书籍,在其中多有中医药文献记载。如《周易》与中医学就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便充分吸收了《周易》的精华。
    史部的人物传记中,记有历代名医、药学家的生平事迹。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汉·华佗传》《晋书·葛洪传》等。《后汉书》本传记有华佗使用麻沸散施行开腹术的叙述。在医史人物中多收有“方技列传”、“方术列传”。不少史书中还载有历代医学制度法令、教育、疾病流行、药材以及与外国和少数民族进行医药交流的史料。
    子部,中医药古籍分3个方面:其一,医学家类全部收录的是医药学书籍,是中医药古籍收藏的重点;其二,道家类及释家类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古代医药学、养生学、气功学、导引防病治病的书籍和阴阳五行理论;其三,子部其他类书中也散记了一些与医药有关的资料。如在农家类著作中有不少药用植物的记述;兵家类有战伤的救治及治病的药方,在今天的中医药教学和实践中也有较广泛的使用。
    集部基本是文学部,以诗、赋、词、曲及文学评论方面的书籍居多,仅有少量医药资料。如《文选》中有养生的章节;戴良山的《九灵山房集》有医学家朱丹溪的生平;杜牧之的《樊川集》有治疗白内障与金针拨内障的禁忌等。1.4.4利用类书丛书进行收藏所谓类书是采辑式杂抄各种古籍中有关资料,经史、子、集等无所不收,内容广博,以杂见称。而且其中保存了大量已经散佚的原著材料,十分珍贵。如宋李防等编的《太平御览》引用文献上自先秦、下至唐代,全书共1000卷,分55部,其人事部记载了人的身体各个部位与行动;方术部记载了养生祛病;疾病部记载了各种疾病。
    丛书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两类,即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综合性丛书是把经、史、子、集各类书籍汇刻在一起的。专科性丛书是按时代、地域、民族、专业门类划分的。中医药专科丛书历来备受医家重视。其作用主要是保存、流通、校勘、辑佚古籍。如明《汪石山医书八种》、1936年曹炳章辑《中国医学大成》、1936年裘庆元辑《珍本医书集成》等。2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文献载体的多样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各种数字化信息化信息产品应运而生。Internet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2.1现代数字图书馆概况数字化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空间限制,网络传输可以超越时空。高度的资源共享,使得现代图书馆的读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从网上得到各种信息。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如“中国数字图书馆网”已经开通,国家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中心年生产规模已达5000万~6000万页全文影像数据库。在网上提供服务的信息达1oooG存储量。1999年读者访问点击人数超过亿次,数据流量超2000G。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先行者,目前已积累古籍光盘达60张约4000MG影像数据,主页信息量逾350MB,书目数据正加紧制作。
    数字图书馆是目前存在于Internet,并将在下一代因特网上扮演核心角色的一种知识网络。面对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应用最新信息技术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创建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已成为各国信息企业、大规模信息资源收藏点的重大挑战,也是一个重大机遇。在全球信息电子化、网络化的大环境下,对数字图书馆的评价已不再拥藏书量、到馆的读者数、图书借阅量,而是能否尽一切可能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海量信息服务,尤其是网上服务的能力。
当然国外数字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容量已经相当可观。美国国会信息资源库已于1998年完成并开始使用,2000年已将数百万条信息放到Internet上实行免费访问。“美国的记忆”(American Memory)计划到2000年完成500万件历史馆藏的数字化转换,是美国最早进行数字图书馆尝试的图书馆之一。法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已达3000GB以上,书目数据830万条。英国国家电子图书馆l995~1997年投入1500英镑约60个项目。1997年以后有12个新项目和16个成果项目。日本国会图书馆关西工程已经完成了国家联合目录880万条数据的网络实验和1000万页的数字化馆藏将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的文献提供中心。
2.2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2.2.1  馆藏形式不同传统图书馆是物理馆藏,而数字图书馆是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但是在网络上的信息都是数字图书馆可利用的馆藏。
2.2.2  信息载体不同传统图书馆馆藏主要是纸页信息载体,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储存在磁或光的存储器上的信息资源。
2.2.3服务方式不同传统图书馆以书刊面对面借阅方式完成信息传递,是固定模式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要设置服务项目和模式,为具体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种动态的信息服务,并且自我服务的比例增加。
2.2.4  工作手段不同传统图书馆是操作进行书刊采访编目典藏借阅、咨询等工作。在数字图书馆中这些工作基本上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5  服务性质不同传统图书馆的访问是免费和自由的;数字图书馆则是分层次进行访问控制管理,由于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一些信息资源只提供有偿服务。但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要达到图书馆数字化仍有很多困难,况且数字化图书馆也要受到我国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内科技水平、图书情报工作人员以及全民文化水平的制约。
2.3建设数字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
2.3.1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图书馆迫切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培训在职人员,建立一支能精通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能开展研究和开发各种软件,通晓一门或几门外语,又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的高层人才以适应数字图书馆需要的管理人员。
2.3.2加强数字图书馆基础建设数字图书馆几乎都是国家投入,因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就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形成地方政府、公司企业人员等各方面的投入,以利于形成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体系。
2.3.3统一机读目录格式,建立联机编目数据库在我国华西医科大、北大、清华图书馆中采用CNMARC,西文采用UC— MARC格式著录。尽量避免各自采用格式著录等的不规范问题。
2.3.4  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关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信息技术界、企业界、教育界和出版商之间建立密切的横向联系,广泛吸收资金、技术和人力,在政府的支持和协作下共同开发试验,确保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顺利进行。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注入兴奋剂,给中医药古籍馆藏现代提供条件,使图书馆的内涵得到无限延伸,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时珍国医国药》讯 文/林万莲


作者: 浅谈中医药古籍馆藏与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