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加强中药化学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中药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药化学是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化学、物理、色谱、光谱等现代科学技术,寻找中药中化学成分,研究其结构、性质、组成,揭示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的重要学科。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几乎渗透于中药研究的各个领域,是其他研究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研究手段和内容......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中药化学是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化学、物理、色谱、光谱等现代科学技术,寻找中药中化学成分,研究其结构、性质、组成,揭示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的重要学科;
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几乎渗透于中药研究的各个领域,是其他研究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研究手段和内容之一。在近些年中药领域中开展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项目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中,均显示出了其关键性的作用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中药化学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发展。这个问题已引起了中医药各界专家学者和国家政府各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中药化学研究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堪称:中药化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为此,笔者对中药化学研究的重要性、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愿与同道们商榷。
l  中药化学研究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等研究过程,获得该药中的诸个化学成分,进而通过药效筛选明确其中的活性成分,或找到与该药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有效成分,从而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是当前中药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1.1  中药化学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目前,国家已启动实施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中药现代化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传统中药的特色和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断取得科技进步并日臻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药化学研究必将伴随始终。如中药材质量标准(含定量用对照品的制备)研究,高效优质中药复方制剂规范化、国际化研究开发,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中药药效作用机理的阐明等,均是建立在中药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或需要中药化学研究的配合。中药化学研究每取得一步进展,必将带动其他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要赋予中药以更多的现代科学内涵,中药化学研究是使其得以实现的关键之一。
1.2  中药化学研究是突破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瓶颈的前提
    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和当今世界对天然药物的重新认识和重视,世界植物药市场正在迅猛扩张,同时,中医药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然而,由于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同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发挥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多数尚未明确,有的甚至连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都不清楚,可供定量用的对照品品种数量更是有限,因此造成选择质量控制指标上的困难,使中药质量控制的水平不高。目前所用质量控制指标尚不能体现中药内在质量的差异,无法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均一,很难被世人理解和接受,已成为严重制约中药作为治疗药走向世界的瓶颈。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化学研究是前提,是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径。
1.3  中药化学研究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化学研究已渗透到了中药研究的各个领域,是影响其他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中药鉴定学、中药分类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等,无不需要中药化学手段的辅助和吸收中药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当今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时代,中药化学研究是学科间联系的工具和桥梁,已成为其他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1.4  中药化学研究是研究开发新药的基础
    在中医药理论及传统用药经验的指导下,对单味中药或复方中的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发展成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成新药,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化学研究,发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过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研究确证疗效,进而开发成新型药物,是一条不可放弃的途径。青蒿素(原型药物)、双氢青蒿素(结构改造)、麻黄素、黄连素、人参皂苷(原型药物组)、黄芪皂苷、靛玉红(复方中药中发现的原型药物)’等,均是在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成的有效药物。
2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2.1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报道情况概述
    经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化学研究报道中化学成分数量的初步统计,截止到1995年12月以前,涉及493种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累计总数为5 200多个。近年来,随着中药化学研究资金投入增加,从中药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总数也在不断增加。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虽然涉及化学成分研究的中药品种数量不少,搞清化学成分的数量也不算少,但各味药材间研究深度却存在很大差异,有的由于难度很大,化学研究进展缓慢,只知几个成分,更谈不上有效成分;有的研究较深入,从文献报道中可知多达几百个成分,如从人参根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已知有250多个。虽为可喜,但在这250多个成分中,哪些为有效成分,哪些为无效成分,尚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也是一大缺憾。
    在493种中药材中的5 200多个化学成分中,涉及有效成分种类的主要是以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酚酸)、挥发油类(萜类)、生物碱类、蒽醌(酮)类及其他苷类等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或较高的出现频度。有的药味同时含有上列的多类成分,这充分体现了伴随植物的多样性而存在着化学成分结构的多样性,也造就了中药功效的多样性或多重性。这正是中药化学研究的复杂性之所在。
2.2  以往政府各部门支持的情况
    在我国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以前,中药化学研究主要是各科研院所、大学中的研究人员自由选题进行,缺乏有组织、有计划、有发展目标的研究,常年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说,中药化学研究是滞后的,是拖了其他学科研究的后腿,严重地制约了中药研究的发展。业内专家称,中药化学研究的滞后,使中药科研的整体水平起码落后了10年。1985年以后,政府各部门的科研基金投入变为招标制,开始涉及到了化学研究的内容,支持的力度也在逐年增加,从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中涉及中药化学研究的内容,到“九·五”攻关课题“常用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以化学研究为主;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列“中药化学”专业招标,到列重点课题予以支持;乃至近两年开始实施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更是重点资助,如立项资助了“常用中药材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研究“、“常用中药材标准品的研究”等,充分体现了政府各部门对中药化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中药化学研究的黄金时期来到了。
2.3  现有植物药化学成分数据库的情况  
    国际药学界研究开发新药的主要手段是药物合成,因此对药物化学研究是非常重视的。为了便于研究参考,对成千上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整理,并汇编制成了数据库,尤其是利用电脑技术,制成了数据库光盘,美国、英国均制造、出版发行了化学成分数据库光盘。有人将天然产物数据库与合成产物数据库进行了比较,发现有60%的相似性。区别在于天然产物化学结构中含氧基团的机率高,且含较多sp3杂化桥头原子,而含N-,S-和杂环基团的几率较低。可见,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数据库是独具特色的,也是非常急需和必要的。
2.4  中药化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情况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结构类型上均很复杂,这无疑给中药化学研究,如分离技术与方法及结构测定与解析等,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往的中药化学研究方法陈旧,设备落后,效率极低,周期很长。近十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地被引用,如在提取方法方面,除继续采用经典的提取方法外,超临界流体萃取、亚临界水萃取、加速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逆流提取等一批新技术、新设备,已开始应用于中药有效物质的提取研究之中;在分离纯化方面,除传统的溶剂法、正相层析分离法外,近几年反相柱层析、低压、中压、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制备技术及仪器设备已较普遍地被应用;在结构鉴定方面,在以往采用的波谱技术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软电离技术及其仪器,主要有电子喷雾电离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原子轰击质谱、离子喷雾质谱等;甚至出现了多种技术设备的组合如LC-MSn, LC-NMR,GC-MS,GC-IR等,使以前阻碍中药化学研究的问题正在不断地得到解决,如几年前从提取物到确定分子结构需几个月时间的过程,而今天可能只需几天将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
3 中药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3.1  观念上,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中药化学研究的重要性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认为搞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是中药西化,不能体现中医中药特色。作者呼吁,要解放思想,要认识到中药化学研究是揭示中药内部世界的手段,是提高中药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
3.2  客观上,目前多数中药材的药效成分甚至化学成分不明确,直接影响到了药理、药物代谢、质量标准等的研究。如:缺乏可供定量用的对照品,致使目前中成药包括新开发的新药,多为单成分单指标的含量控制,有的虽为有效成分,但实际上也只是指标性的控制,达不到以“量”控制“质”的目的,即质量控制中“质”与“量”不统一,简单的“量”并未真的反映出其内在的“质”;另有许多功能主治不同的中成药,因对照品所限,使含量测定成分相同,因此缺乏专属性,更难达到质控的目的,如目前许多中成药均控制芍药苷、黄芪甲苷、大黄酸、绿原酸等,并未真正反映中成药的内在质量,达不到作为药品的质量可控。由于有效成分不明确,致使药物代谢研究尚不能有实际意义地开展;由于有效成分的供应严重不。足,致使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较为肤浅。 
3.3  技术上,由于经费的原因,中医药研究领域内的科研单位相关仪器装备条件较差,数量少且陈旧、落后、效率低,有的常年带障运行,严重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要积极地想方设法为中药化学研究装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要保证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才不至于中药的财富首先被人挖走,中药的优势才能保住和发扬。
4  展望
    展望新世纪,中药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是:
4.1  中药化学研究将由单纯的化学提取、分离、鉴定为学科研究目的的思路向多途径、多方式地寻找有效成分为目的的方向纵深发展。
4.2  中药化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将朝着简单、快速、低廉、高效、在线、灵敏、自动化、程控化、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4.3  中药化学研究将向其他学科研究进一步的渗透,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将推动中药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4.4  中药化学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国内外药学界(中药、西药)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今国际药学界密切审视、并逐步认识和加强重视天然药物(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结构多样性对发现新药的影响程度,开始重新调整新药研究开发的方式和体系的挑战下,中药化学研究将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支持,相信在新的世纪中,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广大中药工作者的拼搏、奋斗下,中药化学研究将会有跨跃式的发展,中药化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作者: 加强中药化学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